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与反思

作者

彭晔

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各行各业,电视新闻生产领域也不例外。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自动化水平,给电视新闻生产带来了诸多显著变化。从机遇来看,人工智能能极大提升新闻生产效率。比如快速对大量新闻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及时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大大缩短新闻生产周期。同时,其还能降低人力成本,一些基础的新闻编辑、数据录入工作可由人工智能高效完成。然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带来挑战。比如在新闻真实性方面,可能存在数据失真导致的报道偏差。而且,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削弱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判断力。此外,还会引发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像新闻版权归属、算法偏见等。所以,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反思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技术应用现状

1.1AI 语音合成、自动剪辑工具在地方台新闻制作中的普及

在当今的电视新闻生产中,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走进地方台。AI 语音合成技术和自动剪辑工具的普及,为地方台新闻制作带来了显著的变革。以虚拟主播的试用为例,许多地方电视台开始引入虚拟主播进行新闻播报。AI 语音合成技术能够模拟出自然流畅的语音,让虚拟主播的声音听起来更加亲切、真实。这些虚拟主播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快速、准确地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语音播报,大大提高了新闻播报的效率。

同时,自动剪辑工具也在地方台新闻制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新闻制作过程中,剪辑是一项耗时且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而自动剪辑工具能够根据新闻素材的关键词、场景变化等因素,快速地对素材进行筛选和剪辑,生成符合要求的新闻视频。例如,一些地方台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自动剪辑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大量的会议视频素材中选取关键片段,并进行合理的拼接,大大缩短了新闻制作的时间[1]。

1.2 数据抓取与算法推荐对新闻选题的影响

数据抓取技术在电视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能够对大量网络数据进行抓取,让新闻机构及时掌握社会热点话题和公众关注焦点。算法推荐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依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数据,为用户推荐相关的新闻内容。这种数据驱动的新闻选题模式,让新闻机构能更精准地把握受众需求,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举例来说,地方台可借助数据抓取工具,收集当地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基于这些数据开展新闻选题策划,使报道更贴合当地实际情况。同时,算法推荐系统能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浏览习惯等信息,为用户推荐当地的新闻内容。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加用户对本地新闻的关注度,还能提高用户的粘性和满意度,让新闻传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伦理与风险

2.1 技术依赖可能导致的内容失真风险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生产中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技术也可能导致内容失真等风险。其中,AI 生成的虚假画面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今,随着技术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 AI 技术合成虚假的新闻图片、视频,制造虚假的新闻事件。这些虚假内容一旦进入新闻传播渠道,可能会误导公众,引发社会恐慌。就像曾经有一些 AI 合成的虚假名人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电视新闻生产中,编辑环节至关重要。如果编辑人员缺乏对 AI 生成内容的辨别能力,或者过于依赖自动剪辑工具等技术,很可能会将虚假的画面或信息纳入新闻报道中。如此一来,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损害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所以,必须重视人工智能在电视新闻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2.2 记者核心能力的再定义:从“信息采集”转向“价值判断”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如信息采集、简单剪辑等,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这一变化对记者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核心能力需要从传统的信息采集转向更具挑战性的价值判断。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生产者面临着海量的信息。要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并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是记者面临的重要任务。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能够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2]。

例如,在报道经济新闻时,简单的自动抓取数据和分析报告往往不够全面。记者不能仅仅依赖这些,还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洞察市场变化背后的复杂因素。如此,才能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发挥新闻的引导作用。

三、未来展望

3.1 人机协同模式在地方台的可行性:AI 辅助下的高效采编流程设计

人机协同模式将是未来电视新闻生产的发展方向。在地方台,通过合理设计 AI 辅助下的高效采编流程,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同时弥补其不足,实现新闻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双提升。在信息采集阶段,AI技术可以发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网络爬虫、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收集大量的新闻线索和相关数据。记者则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分析,确定有价值的新闻选题。例如,利用 AI 技术对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及时通知记者进行深入采访。

在新闻制作阶段,自动剪辑工具可以对记者采集的素材进行初步的剪辑和处理,生成新闻视频的初稿。记者和编辑人员再对初稿进行审核和修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对视频内容进行优化和提升,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专业性。同时,AI 语音合成技术可以为新闻视频提供多种语音播报选项,记者和编辑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和新闻风格进行选择。

在新闻发布阶段,算法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兴趣偏好,将新闻内容精准地推送给目标受众。同时,记者可以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了解用户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新闻报道。然而,人机协同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人与机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如何确保 AI 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等。因此,地方台在推行人机协同模式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新闻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充分认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优势与局限性,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技术手段,以此提升新闻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要高度重视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伦理与风险问题,加强对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审核和把关,确保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人机协同模式将成为电视新闻生产的主流趋势。地方台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合理设计采编流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的智慧的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新闻服务。只有这样,电视新闻行业才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和进步,适应时代的需求。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电视新闻生产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郭雪梅 .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的应用 [J]. 黑龙江科学 ,2024,15(23):102-104.

[2] 李解 . 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研究 [J]. 电视技术 ,2024,48(10):99-101.

[3] 张霞.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稿件智能编写中的应用 [J]. 电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