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厂输煤设备状态检测研究
凌伟珊
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引言
现代电厂输煤系统结构复杂,运行环境恶劣,传统检测手段易受干扰,导致故障漏报或误报。多特征融合技术能够整合不同模态的监测数据,弥补单一信号分析的局限性。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多维特征间的关联性,可建立更鲁棒的设备状态评估体系。该方法为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1 多特征融合理论基础
1.1 多特征融合概念及原理
多特征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测量方式的多种特征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技术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信息互补和冗余校验,提高系统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技术实现层面,多特征融合包含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三个层次。数据层融合直接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特征层融合提取各类特征参数后进行关联分析;决策层融合则对各单项特征的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判。该技术能够有效克服单一信息源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为设备状态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判断依据。
1.2 特征融合方法的选择依据
特征融合方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设备特性、故障模式和监测需求三个维度。对于旋转机械类设备,时频分析方法更适用于振动和声音特征的融合处理。针对热 - 力耦合故障,需要采用基于物理模型的融合策略。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宜选择计算效率高的加权融合方法。对于复杂故障诊断,则推荐使用深度学习等智能融合算法。还需考虑不同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互补性,确保融合后的特征具有更好的判别能力。
2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厂输煤设备状态检测提取技术
2.1 机械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
机械振动信号分析是电厂输煤设备状态监测的核心技术手段。通过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波形,可获得反映机械运行状态的关键特征参数。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包括峰值、均方根值、峭度因子等指标的提取,这些参数能够直观描述设备振动强度与冲击特性。频域分析则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振动信号转换为频谱图,从中识别特征频率成分及其谐波分布情况。针对设备关键旋转部件,包络解调技术可有效提取轴承和齿轮故障特征频率。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如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能够处理非平稳振动信号,在复杂工况下实现故障特征的精确提取。
2.2 温度参数的监测技术路径
热能参数监测是电厂输煤设备状态评估的重要维度。红外热像技术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设备表面温度场分布图像,可直观显示异常发热区域。嵌入式温度传感器网络采用铂电阻或热电偶等传感元件,实现关键部位温度的实时测量与记录。轴承座、电机绕组等热点区域的温度变化趋势可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光纤分布式测温系统在长距离输煤皮带监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沿传输路线连续监测温度场变化。温度特征与设备负载、摩擦状况及润滑状态密切相关,其动态变化规律为设备健康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3 声学信号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声发射监测技术为输煤设备状态诊断提供了独特的信息获取途径。宽频带声学传感器阵列可捕获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声与空气声信号。声压级监测能够反映设备整体噪声水平变化,而声谱分析则可识别特征频率成分。声发射信号参数包括事件计数率、能量释放率和幅值分布等指标,这些参数与材料微观损伤发展过程密切相关。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可有效分离环境噪声与设备特征声信号。基于声学指纹的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建立设备不同状态下的声学特征数据库,为早期故障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2.4 电气参数的监测与特征提取
电气信号分析是评估输煤设备驱动系统状态的有效手段。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传感器采集电机三相电流电压信号,可计算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电气特征量。绝缘电阻测试可评估电机绕组绝缘状况,防止电气击穿故障。变频驱动系统的载波频率成分分析可揭示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电能质量监测不仅反映设备自身运行状态,还能评估其对电网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电气参数与机械状态之间的关联模型,可实现从电气侧对设备机械故障的间接诊断。电气特征与机械振动、温度参数的融合分析,可显著提升状态监测系统的诊断准确率。
3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厂输煤设备状态检测系统构建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电厂输煤设备状态检测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由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部署多类型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振动、温度、声音和电气信号等原始数据。传输层通过工业通信协议实现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确保信息完整性和时效性。处理层配置边缘计算节点和云端服务器,完成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融合分析。应用层集成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为运维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持。各层级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3.2 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有线与无线混合组网方式,构建可靠的工业通信网络。有线通信主要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保证关键数据的实时传输。无线通信采用低功耗广域网协议,解决移动设备和远程监测点的接入问题。通信协议设计支持数据加密和校验机制,确保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数据缓存机制有效应对网络波动,避免数据丢失。时间同步技术保证多源数据的时标一致性,为特征融合提供精确的时间基准。
3.3 状态评估与诊断模型
状态评估模型采用多级融合策略,实现设备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价。初级融合基于特征相关性分析,筛选最具代表性的监测指标。中级融合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特征与状态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高级融合结合专家知识库,对诊断结果进行可信度加权。模型训练采用历史运行数据和故障案例,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线更新机制使模型能够适应设备性能的渐进变化。诊断模型输出包含健康指数、故障概率和剩余寿命预测等量化指标,支持不同层级的运维决策需求。
3.4 系统的实际应用与验证
系统实施过程中遵循标准化部署流程,确保各功能模块的可靠运行。现场安装充分考虑传感器布局优化,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完整性。系统调试阶段进行多工况测试,验证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检测性能。长期运行评估重点关注系统的稳定性、误报率和漏报率等关键指标。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能够准确识别早期故障特征,有效预防非计划停机。用户反馈机制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定期维护计划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结束语
多特征融合技术为电厂输煤设备状态检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其综合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了诊断可靠性。该技术不仅能够适应复杂工况,还能优化维护策略,降低非计划停机风险,推动输煤设备智能化监测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松涛 .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厂输煤设备状态检测研究 [J]. 电力设备管理 ,2025,(01):61-63.
[2] 沈涛 , 李新谱 . 输煤质量控制对电厂锅炉效益的影响评价 [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 .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五). 中电建湖北电力建设有限公司;,2024:57-58.
[3] 史畅 . 电厂输煤系统的智能监测与远程管理技术研究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20):199-201.
[4] 张玉伟 . 电厂智能输煤一体化分散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4,(01):15-19.
[5] 刘安仓 , 黄和龙 , 谢颖纨 , 等 . 一种输煤智能视频识别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研发和应用 [J]. 洁净煤技术 ,2021,27(S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