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语音合成技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吴纳纳

潍坊市寒亭区融媒体中心 山东省潍坊市 261101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深度应用正推动着行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AI 语音合成技术能够通过学习海量语音样本,将信息自动转换成流畅、自然、接近真人发音的语音,获取与人类语音高度相似的播报效果,这催生了虚拟主播等人机共在的媒介样态,让播音主持从业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虽然 AI 语音合成技术擅长规模化生产与数据处理,但真人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文深度、情感连接、思想价值、创新精神始终是其在智媒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智媒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要整合自身与智能机器的优势,通过深化人机协作推动人智协同新生态的构建,促进播音主持工作的提质增效。

一、AI 语音合成技术概述

AI 语音合成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书面文本自动转化为人类可听的、自然流畅的语音输出技术,其能够让机器像人一样“说话”[1]。AI语音合成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渗透到自动化新闻播报、高效有声内容生产、虚拟主持人构建等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时性、适应性、灵活性、连续性。 AI 语音合成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中的应用在提升播音主持效率、创新播音主持模式的同时,也为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AI 语音合成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中的应用实践

(一)自动化新闻播报

AI 语音合成技术在新闻播报领域中的应用突破了该过程的时空限制,能够实现报道过程自动化、即时化。在新闻播报实践中,媒体可以利用 AI语音生成技术实时捕捉信息,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多维度解析自动提取关键词,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生成规范的播报文稿。在此基础上,即可在自动适应场景的基础上,运用 AI 语音生成技术根据新闻类型、紧急程度动态调整播报策略,进行语速、音调、口音的个性化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求。

(二)有声内容的生产

AI 语音合成技术在有声内容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节目预告、节目单等重复性高的播报任务的完成,还能够服务于紧急广播的播报。在依托 AI 语音合成技术开展有声内容生产中,媒体应在整合智能写作、语音合成、音频处理等核心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广播节目的系统化创作与制作,根据节目风格自动生成校本框架,结合节目主题、目标受众特点生成个性化内容素材与表达方案,实现内容的高效生产 [2]。

(三)虚拟主持人构建

在 AI 语音合成技术支持下,媒体能够通过自然语音生成、实时交互引擎、个性化定制等功能的应用打造 AI 主播,并将其应用于24H 新闻播报中,为广大受众提供全天候信息服务。在运用 AI 虚拟主播进行播报的过程中,媒体能够通过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模型,根据工作内容自动匹配语调、语速、重音等,并实现实时问答,为受众带来即时、趣味的信息服务。比如,《杭州新闻联播》已经有六位数字主播“上岗”,这些主播具备在直播态新闻播报中准确播报新闻的能力,依托“人机双轨制”新型协作范式处理简单的标准化内容,让真人主持人参与到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生产中。

三、AI 语音合成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中应用策略

AI 语音合成技术虽然在数据处理、内容生成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复杂情感表达、自然语言细微变化、观众互动等方面与真人播音员主持人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智媒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应深化人机协同,通过构建新的创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创作效率与质量,推动播音主持工作的智能化转型升级[3]。

(一)强化核心能力,实现自我重塑

播音主持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的人文深度、情感连接、思想价值、创新精神。尽管 AI 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为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深刻变化,但真人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人的优势始终无法替代。在智媒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要清晰认识自身的独特优势,自觉强化自身核心能力,将更多时间、精力放在深度内容生产、创造性内容生产上,推动自我重塑。在强化核心能力上,第一,要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播音员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传播,确保 AI 语音合成技术应用导向的正确性,以推动良好舆论生态的构建。第二,要强化内容为王意识。播音员主持人应深化内容为王理念,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坚持深耕内容,强化专题报道、深度新闻、新闻评论等的生产,有效推动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要进一步强化群众中心理念。真人播音员主持人核心价值在于“人性”。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应强化用户中心理念,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觉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与焦点话题,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做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4]。

(二)主动拥抱技术,深化人机协同

“人机协同”是新时代播音主持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播音员主持人应主动拥抱 AI 语音合成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人机协作能力,逐步成为 AI 协作者,进而促进AI 语音合成技术应用的创新布局。在深化人机协同实践中,播音员主持人要提升自身的技术驾驭能力,依托“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路径,掌握运用 AI 语音合成技术开展播音主持工作的方法,在深刻理解自身作为“人”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深化人机协同,逐渐向成为优质内容创作者和思想者转型。比如,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借助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直播课等形式学习 AI 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原理,深度参与语言模型训练过程,通过提供专业的发音、断句、重音、情感等自主训练和使用自己的声音模型进行特定场景的辅助播报,生成能够服务于新闻快讯、天气播报、导航提示等领域的简单、重复的标准化信息播报,以提升内容播报效率,充分释放人资源[5]。在此基础上,播音员主持人即可专注于深度评论、现场访谈等高价值内容,聚焦需要深度解读、情感共鸣、即兴发挥的深度内容创作,在优质内容生产中进一步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此外,播音员主持人还应做好把关 AI 输出工作,检验 AI 训练结果的内容准确性、情感适宜性、逻辑流畅性等,保障 AI 生成内容的整体质量。而到了实际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与 AI 虚拟主播组成搭档,切实通过两者的协作配合进行内容生产,为受众带来更加趣味、生动的体验,提升新闻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

结语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让播音主持工作面临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智能转型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要清晰认识 AI 语音合成技术在自动化新闻播报、高效有声内容生产、虚拟主持人构建等领域的应用,并立足自身优势深化人机协同,推动人机协同智能新生态的构建,在运用 AI 语音合成技术辅助开展播音主持工作的同时展现自己的独特优势。需要注意的是,AI 语音合成技术等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应用还可能存在声音权益、信息真实性、情感欺骗、信任危机、隐私侵犯、职业价值等风险与挑战,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辩证看待、审慎应对,通过明确技术应用的技术边界切实开创播音主持创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付焱 , 李鑫宇 . 数智驱动 , 技艺相生——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实践教学 [J]. 南腔北调 , 2025, (04): 59-62.

[2] 刘天奇 . AI 辅助播音主持创作的应用实践与发展展望 [J]. 新闻研究导刊 , 2025, 16 (04): 22-25.

[3] 陈曦 . AIGC 赋能播音主持语音处理与合成的分析 [J]. 电声技术 ,2025, 49 (06): 79-81.

[4] 张轶翔 . 从元宇宙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补偿性媒介视角下主持与口语传播的危与机 [J]. 西部广播电视 , 2025, 46 (03):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