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坠伤的法医学特征与现场重建研究

作者

郑丽霞 陶思成

海南祥正司法鉴定服务有限公司 海南省三亚市 572000,琼海海警局 海南省琼海市 571400

高坠伤在法医学实践中较为常见,其案件性质可能涉及意外、自杀和他杀等多种情况。准确判断高坠伤的形成机制和案件性质一直是法医学鉴定的重点和难点。高坠伤的法医学特征研究是基础,而现场重建则是综合分析案件的重要手段。对高坠伤的法医学特征与现场重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法医学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 高坠伤的法医学特征

1.1 损伤机制

高坠伤主要是由于人体从高处坠落,与地面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形成。在坠落过程中,人体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逐渐增大,当与地面接触时,巨大的冲击力会使人体组织和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1]。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与坠落高度、着地姿势、地面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的着地姿势会导致不同部位承受主要冲击力,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损伤。例如,足先着地时,下肢和脊柱容易受到损伤;头先着地时,头部损伤往往较为严重。

1.2 损伤形态学特点

1.2.1 体表损伤

高坠伤的体表损伤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擦伤、挫伤、裂伤等。擦伤多发生在身体与地面或物体接触的部位,表现为表皮的剥脱,形态不规则,可呈片状或条状。挫伤是由于皮下组织受到撞击而形成的,表现为局部皮肤淤血、肿胀。裂伤则是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裂开,伤口边缘不整齐,可伴有组织缺损。

1.2.2 骨折

骨折是高坠伤中常见的损伤类型。骨折的部位和类型与坠落姿势和着地部位密切相关。足先着地时,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跟骨、距骨、胫骨、腓骨等下肢骨,以及脊柱骨折。脊柱骨折多为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导致脊髓损伤。头先着地时,颅骨骨折较为常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表现为颅骨上的线状裂纹,凹陷性骨折则是颅骨局部向内凹陷,粉碎性骨折是颅骨破碎成多个碎块。

1.2.3 内脏损伤

高坠伤可导致多个内脏器官受损。其中,肝脏、脾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肝脏和脾脏质地较脆,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破裂,破裂后可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肾脏位于腰部,高坠时受到的冲击力也可能导致肾脏破裂。肺部损伤也是高坠伤中常见的情况,可表现为肺挫伤、肺裂伤等。肺挫伤时,肺泡和肺间质内有出血和水肿,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裂伤则可导致气胸或血胸。

2 现场重建在高坠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2.1 现场重建的概念和意义

现场重建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犯罪现场或事件现场进行分析、推断和重现的过程。在高坠伤法医学鉴定中,现场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重建,可以确定死者的坠落起点、坠落轨迹、着地姿势等关键信息,有助于判断案件性质是意外、自杀还是他杀。

2.2 现场重建的方法

2.2.1 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是现场重建的基础。勘查人员需要仔细观察现场的环境,包括坠落地点、周围物体、地面情况等。测量坠落高度、坠落起点与着地地点的水平距离等数据。注意现场是否有搏斗的痕迹、血迹的分布情况、物品的摆放状态等。例如,在坠落地点周围发现有被破坏的物品或血迹分布异常,可能提示存在他杀的可能性 [2]。

2.2.2 尸体检验

尸体检验是现场重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尸体的体表损伤、骨折情况、内脏损伤等进行详细检查,可以推断死者的着地姿势和坠落过程。例如,根据体表损伤的分布和形态,可以判断死者是哪个部位先着地。通过对骨折的类型和部位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冲击力的传导方向和大小。例如,尸体呈蜷缩状,可能提示死者在坠落过程中试图保护自己。

2.2.3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现场重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模拟坠落实验。选择与死者体重、身高相近的模拟物体,从疑似坠落起点按照不同的姿势进行坠落,观察模拟物体的着地情况和损伤特征。通过与实际案件中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验证推断的正确性。例如,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确定不同坠落高度和着地姿势下,模拟物体的损伤程度和分布情况,从而为判断死者的坠落情况提供参考。

2.3 现场重建在判断案件性质中的应用

2.3.1 意外高坠

在意外高坠案件中,现场重建往往可以发现一些符合意外情况的特征。例如,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栏杆松动、地面湿滑等。死者的坠落起点通常是在正常活动的区域,如阳台、楼梯等。尸体的损伤特征和坠落轨迹与意外坠落的情况相符。例如,死者可能是在行走过程中不慎失足坠落,体表损伤可能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搏斗痕迹。

2.3.2 自杀高坠

自杀高坠案件中,现场重建可以发现一些自杀的迹象。死者可能在坠落起点留下遗书、有自杀的动机和行为表现。现场可能没有搏斗的痕迹,死者的坠落姿势和损伤特征也符合自杀的特点。例如,死者可能是主动爬上高处,然后以一种较为自然的姿势跳下,身体损伤相对集中在着地部位。

2.3.3 他杀高坠

他杀高坠案件相对较为复杂,现场重建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在这种情况下,现场可能存在搏斗的痕迹,如物品被打翻、血迹分布异常等。死者可能有生前抵抗伤,如手部的擦伤、挫伤等。通过现场重建和对尸体损伤的分析,可以推断死者是否是被他人推下或抛落。例如,如果发现死者的损伤具有不符合正常坠落的特征,如背部有明显的打击伤,可能提示存在他杀的可能性。

3 实际案例分析

3.1 案例介绍

某小区发生一起高坠事件,一名男子从 10 楼坠落身亡。现场勘查发现,坠落地点位于小区楼下的绿化带旁,地面有血泊。死者身着睡衣,身上有多处损伤。在死者居住的 10 楼阳台上,栏杆有一定程度的松动。

3.2 现场重建过程

3.2.1 现场勘查

测量坠落高度约为 30 米,坠落起点与着地地点的水平距离约为 5 米。对阳台栏杆进行检查,发现栏杆的固定螺丝有松动迹象。在阳台上未发现搏斗的痕迹,但发现死者的拖鞋整齐地放在阳台边。

3.2.2 尸体检验

尸体检验发现,死者头部有严重的损伤,颅骨粉碎性骨折,面部有擦伤。胸部和腹部有多处挫伤,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骨折。根据体表损伤的分布和形态,推测死者是头先着地。

3.2.3 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

进行模拟坠落实验,选择与死者体重相近的模拟物体,从 10 楼阳台按照头先着地的姿势进行坠落,测量模拟物体的着地位置和损伤情况。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坠落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考虑空气阻力、栏杆松动等因素 [3]。

3.3 案件性质判断

综合现场勘查、尸体检验、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该案件为意外高坠。死者可能是在阳台上休息时,由于栏杆松动,不慎失足坠落。现场未发现搏斗痕迹和自杀的迹象,死者的损伤特征和坠落轨迹与意外坠落的情况相符。

4 结束语

高坠伤的法医学特征研究和现场重建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准确把握高坠伤的损伤机制和形态学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现场重建,对于明确案件性质、还原事件真相具有关键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法医学工作者应综合运用现场勘查、尸体检验、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现场重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王锋 , 高智平 , 贾云 . 高坠案现场勘查和法医学检验鉴定要点分析 [J]. 法制博览 ,2015,(33):190.

[2] 白云志 , 成明 , 马绍辉 . 高坠现场勘验和鉴别讨论 [J]. 广东公安科技 ,2013,21(04):75-78.

[3] 张宏星 , 王勃 , 李斌 .568 例高坠法医学鉴定分析 [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6,31(S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