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党建引领软弱涣散村“蝶变”美丽乡村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勇

邵东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湖南省邵东市 422800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软弱涣散村是农村发展的薄弱部分,治理转型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而党建引领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软弱涣散村中发挥作用促进其向美丽乡村“蝶变”,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在软弱涣散村的治理过程中,需要重点探索党建引领 " 蝶变 " 美丽乡村的措施,提升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党建在软弱涣散村治理中的作用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战斗的基础,是促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软弱涣散村中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力不强、战斗力不足、凝聚力缺失等问题,会制约村庄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软弱涣散村治理问题,例如:在党建引领下科学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党性修养,保证其始终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优化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促进基层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分析村民需求切实解决村民难题,为软弱涣散村的治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且在党建中需重点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其全面适应新时代农村治理的要求,完善监督机制促使基层党组织在治理过程中始终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赢得广大村民群体的信任支持 [1]。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村庄治理的参与者与促进者,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村民的思想观念与行动方向,在软弱涣散村治理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党建引领下需重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培养党员的使命感,鼓励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促使村庄发展的排头兵,且村庄治理工作中要求党员积极参与各项事务,主动承担责任,为村民树立榜样,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过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同时党员需成为村民与党组织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研究村民的需求诉求后向党组织反映村民的意见,为党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策略提供依据,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党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活动,为村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2]。

(三)改善治理工作效果

党建引领既为软弱涣散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改善治理效果,提升村庄形象,在党建工作的正确引领下软弱涣散村的治理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此期间为保证相关工作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开机制,村庄治理的各项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都可使村民知晓参与,增强村民对治理工作的信任与支持,促进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且在党建期间需重点提升治理工作效率,优化治理流程、创新治理方式,保证治理工作高效有序完成,全面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提升村庄的整体治理水平,使软弱涣散村在党建的引领下,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更为完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在党建期间需重点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与精神风貌,组织文化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为村庄的长远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二、党建引领软弱涣散村“蝶变”美丽乡村的实践措施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治理能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的成效、村庄治理的成效。因此实际工作中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保证软弱涣散村治理工作的效果。例如:软弱涣散村中党组织存在结构不合理、领导力不强等问题,此期间应按照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治理需求,对党组织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注重选拔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担任党组织领导职务,带领党组织和广大村民共同推动村庄治理工作,培养年轻党员为后备干部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与成长平台,保证党组织的持续发展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且优化党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党组织应成为连接党员与群众、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的桥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准确地传达到基层,基层的实际情况与群众的意见可反馈给上级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3]。而党员教育培训方面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党员进行授课和交流,使党员掌握党的最新政策方针,掌握先进的治理理念,提升政治觉悟与理论素养。同时重点开展实践锻炼活动,使党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组织党员参与村庄治理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具体工作,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另外,由于软弱涣散村治理工作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需要党员具备创新意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党员教育培训期间鼓励党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党组织加强与上级党组织、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党组织内部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决策过程中发扬民主,听取党员和群众的建议,执行过程中明确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决策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对党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足,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使群众参与党组织工作促使村庄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二)抓党建促脱贫,壮大集体经济

为保证软弱涣散村实现脱贫目标的良好达成,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资源整合和创新经营模式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庄的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例如:软弱涣散村中存在资源闲置或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此情况下应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产业,采用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发展特色种植、绿色养殖等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点与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且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应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鼓励其发挥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培养村民的创业意识,鼓励其参与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村庄的脱贫致富进程。同时在软弱涣散村中存在资源分散、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应利用村庄内外的资源,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提升村庄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部门合作推广先进的农业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旅游部门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村庄的旅游吸引力、接待能力,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或联合社等组织开发利用村庄的资源,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工作提高其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同时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另外,在软弱涣散村中存在经营模式单一、效益不高的问题,此期间需积极建设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等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参与到业产业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将村庄的农产品及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创新经营模式的过程中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高村民对新兴业态的认识,提供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兴业态的发展,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村民的指导帮助引导其选择适合村庄实际的经营模式,重视对新兴业态的监管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5]。

(三)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改善居住环境能提升村容村貌的重要举措,为软弱涣散村治理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村民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尤其目前软弱涣散村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不完善的问题,党组织需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村庄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便利度和舒适度,道路建设方面硬化路面、拓宽道路、设置路灯等措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重点开展道路的美化工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道路,供水供电方面加强水源保护和供水设施建设,保证村民的饮水安全,强化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的稳定性,通讯方面加强宽带网络及移动通信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信息交流能力,完善配套服务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文化设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医疗卫生设施提高村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工作,主要由于软弱涣散村存在着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此情况下需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定期开展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等工作保证村庄环境整洁有序,垃圾清理方面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设置垃圾桶、垃圾房等设施便于村民投放垃圾,定期清理转运垃圾避免垃圾堆积或污染环境,污水处理方面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力度,建设污水处理站或采用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强化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环保意识与节水意识。另外,需重点开展村庄的绿化美化工作,种植树木、花草等植物增加村庄的绿地面积及绿化覆盖率,设置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等措施提升村庄的美观度及宜居性,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四)促进村民自治,激发内生动力

村民自治是推促弱涣散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式,需积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村民自治水平的提升,激发村庄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自治组织的健全是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要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具体而言,凭借选举产生有能力、有担当的村民自治组织成员,带领村民共同参与村庄治理工作,同时着重培养村民的自治意识与参与能力,以宣传教育、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其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服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自治制度的完善是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关键,制定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与工作流程,可促进村民自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为此,党组织应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形式的作用,使村民在村庄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村民的广泛参与是推动村民自治的重要动力,要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到村庄治理工作中来,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同时发挥村民的智慧,鼓励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建设性意见,为村庄治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员参与工作过程中,重点保护村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与机会,在农民群众的支持下,切实解决软弱涣散村的问题,打造美丽乡村。

结语:

综上所述,软弱涣散村治理工作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而众多策略中党建引领是核心,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发展。因此在党建的过程中,需要将引领软弱涣散村“蝶变”美丽乡村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按照村庄的实际情况及具体治理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保证各项治理工作顺利推进、高效落实,在党建引领的多维度治理策略支持下,使软弱涣散村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标杆。

参考文献:

[1] 闵建华 . 毕节 :”党建五项行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J]. 当代贵州 , 2024,13(5):50-51.

[2] 罗尹奇 , 吴婷 , 吴干 , 等 .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以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建工作为例 [J]. 智慧农业导刊 , 2024, 4(12):107-110.

[3] 曹琪 , 闫志远 . 北京市昌平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研究 [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7(6):52-57.

[4] 佚名 . 补短板强弱项 抓创新谋突破 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J]. 党员干部之友 , 2023,22(7) :44-49.

[5] 李子怡. 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一核多元”模式探究——以山东省东营市东城街道金水社区为例 [J]. 中国航班 , 2023,11(5):251-254.

作者简介:李勇,男,汉族,1992.02,湖南邵东,本科,政工师,思想政治工作,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