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
高天
河南交投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豫西分公司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撑,还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氛围。企业思政工作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建设则能够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和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思政工作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使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建设则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在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下团结协作。二者融合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1.2 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思政工作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将二者融合,能够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3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二者融合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
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的认识不足体现在管理层将二者视为非核心业务,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略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这种认知偏差导致资源分配失衡,政策支持缺失,使融合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最终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触及员工思想深处,更无法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2 缺乏协同机制
协同机制缺失表现为组织架构上的条块分割,思政部门与企业文化部门职能交叉却权责不清,信息壁垒严重。缺乏跨部门协作平台和联动制度,使两套工作体系在目标设定、资源配置、活动开展等方面存在重复建设或相互掣肘,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削弱了整体协同效应。
2.3 方法手段单一
方法手段的单一化问题集中反映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路径依赖上,过度依赖单向灌输式宣讲,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感。数字化工具应用不足,未能结合新生代员工特点创新载体形式,导致内容传播效果衰减。这种僵化的工作方式既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也难以激发员工参与热情,使融合过程缺乏活力与创新。
3 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途径
3.1 理念融合:树立共同价值观念
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首先要突破思想层面的壁垒,在价值理念上实现深度统一。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不应停留于口号层面,而应体现企业对国家战略、行业特征和员工诉求的系统性思考。这种融合需要管理层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二者的关系,将党的理论方针与企业使命愿景有机结合,形成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企业特色的思想体系。在具体实践中,要通过制度设计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员工招聘、绩效考核、晋升体系等关键环节,使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化的行为准则。同时,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核心理念能够随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阶段演进持续更新内涵,避免僵化教条。值得注意的是,理念融合不能仅靠单向宣贯,而应构建双向反馈渠道,通过员工访谈、意见征集等方式收集一线声音,使价值共识真正源于集体智慧而非行政命令。
3.2 方法融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传统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方法革新需要突破形式主义的窠臼,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交互性、场景化与数字化。交互性层面,要改变 " 我说你听 " 的灌输模式,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参与式活动,让员工在互动体验中完成价值观内化。场景化维度,需将教育内容嵌入生产现场、项目攻坚等实际工作场景,开发 " 车间微党课 "" 项目文化角 " 等嵌入式载体,实现思政文化元素与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数字化创新则要求充分运用VR/AR 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依托大数据分析员工思想动态,实现精准化内容推送。更深层次的方法融合需要建立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员工行为改变度、文化认同指数等量化指标,持续优化方法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方法创新不能脱离企业实际盲目追求技术炫酷,而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岗位层级员工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确保方法适配性与有效性。
3.3 载体融合: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载体融合的本质是打破组织资源壁垒,构建集约化、立体化的融合平台。物理空间上,应对会议室、活动室等传统场地进行功能重构,打造兼具党建宣传区、文化展示区、员工交流区的复合型空间,通过空间叙事设计强化价值观传递。在传播体系方面,需要整合企业官网、内刊、展厅等传播渠道,建立统一的内容管理机制,确保思政要求与文化表达保持话语体系的一致性。特别要重视新载体的开发,如创建数字孪生文化馆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植入文化模块等。更深层次的融合需要重构预算管理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池打破部门预算分割,建立跨部门载体共建评估机制。
3.4 队伍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队伍融合的关键在于重构能力标准和培养路径。现行体制下思政工作者多擅长政策解读而缺乏文化设计能力,文化工作者熟悉品牌传播却疏于思想引领,这种能力割裂亟须通过体系化培训破解。应开发”思政 + 文化 " 双元能力模型,设置政治素养、文化创意、组织行为学等交叉课程模块,推行 " 导师制 " 让两类人才结对互助。在组织架构上,可试点设立 " 文化政委 " 岗位,要求其同时承担思想引导和文化策划双重职能,通过岗位实践促进能力融合。激励机制方面,需建立跨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允许人员在政工师与企业文化师双职称体系中自由转换,并以融合创新成果作为晋升重要依据。
结束语
综上,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理念融合、方法融合、载体融合和队伍融合等途径,能够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融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丽萍 . 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21):10-12.
[2] 姜万腾 . 企业党建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研究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09):98-100.
[3] 苏宏 , 郭君 , 易建云 . 浅谈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武汉黄鹤楼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武汉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24:187-188.
[4] 宋 德 政 . 加 强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与 思 政 工 作 融 合 发 展 [J]. 山 东 国资 ,2022,(06):69-70.
[5] 张 秀 . 做 好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与 思 政 工 作 融 合 的 思 路 [J]. 管 理 观察 ,2018,(1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