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方式研究

作者

李思含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党员作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其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传统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青年党员的需求,因此,研究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方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党员队伍。

1 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1.1 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

当今社会快速变革,多元文化思潮碰撞,西方价值观、消费主义等不断渗透,部分青年党员受不良思潮诱惑,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同时,互联网普及使信息传播快且杂,虚假信息、负面言论可能干扰其对正确理想信念的认知。

1.2 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模式较为单一,本质上属于单向度的知识灌输,缺乏足够的互动环节与参与空间,难以充分调动青年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育内容常与现实工作生活结合不紧密,无法精准对接青年党员的实际需求,难以引发思想共鸣,最终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幅下降。

1.3 青年党员自身特点的影响

青年党员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思想不成熟。他们更看重自我价值实现,对教育方式和内容要求高。若教育方式不符合其特点,难以引发共鸣,进而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2 创新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2.1 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教育方式可打破传统教育的枯燥单调,以更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活动。比如借助新媒体平台制作形象的视频、动画等教育资源,能吸引青年党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开展体验式教育与实践活动,让其亲身参与,增强教育感染力,助其更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内涵。

2.2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年党员在思想观念、学习需求上存在差异,创新教育方式能依其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针对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帮助用理想信念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教育针对性,让教育更贴近实际,提高实效性。

2.3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环境不断变化。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开展教育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

3 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方式探索

3.1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

3.1.1 线上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多样线上资源,搭建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专属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学习资料与案例分析,制作高质量微党课、短视频方便随时学习。还可通过平台开展线上培训、考试,跟踪评估学习情况,如邀专家录制涵盖党理论、历史等的系列讲座供学习。

3.1.2 线下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线下实践是理想信念教育关键环节,可组织青年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与红色文化参观。志愿服务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社会调研助其了解现实、深化对党的政策认知,红色参观可激发爱国热情,例如进社区关爱老人、赴革命老区考察学习。

3.1.3 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

需将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有机融合,线上为线下提供理论指导,线下为线上提供实践支撑。如线下活动前,通过线上平台动员培训,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活动后,组织党员在线交流分享,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对理想信念的认识 [3]。

3.2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教育

3.2.1 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深入挖掘本地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整合开发打造特色红色教育基地。同时收集整理红色故事、英雄事迹以丰富内容,例如深入研究当地革命历史,编写红色教材、制作红色纪录片,为体验式教育奠定资源基础。

3.2.2 体验式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设计多样体验式活动,让青年党员亲身体悟红色文化,如开展红色情景模拟,让其扮演革命先辈感受斗争艰辛;组织重走长征路等徒步活动,传递长征精神。活动中需注重引导党员思考感悟,提升理想信念水平。

3.2.3 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建立健全体验式教育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访谈、小组讨论等,了解党员对活动的满意度与收获。依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活动内容形式,例如活动后组织座谈会,收集党员感受、意见与建议,以提升教育效果。

3.3 引入案例教学与小组研讨

3.3.1 案例库的建设与更新

建立丰富案例库,收集国内外优秀党员事迹、工作成功经验及理想信念缺失的反面案例,确保案例具代表性、针对性且覆盖多领域。定期更新案例库以保时效性与实用性,如收集各行业优秀青年党员奋斗故事及党员干部违纪案例。

3.3.2 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教师选合适案例讲解分析,引导青年党员思考其中理想信念问题,再组织分组讨论并鼓励发表观点。通过案例教学,让党员从实例中汲取经验,深化对理想信念的理解,如用优秀党员坚守信念的案例分析成功原因。

3.3.3 小组研讨的开展与引导

开展小组研讨,让青年党员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讨论。教师需做好引导,保证研讨方向正确、气氛活跃,鼓励党员相互学习启发以提升理想信念水平。例如围绕“新时代如何践行理想信念”,让党员结合工作生活提具体做法与建议。

结束语

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建重要内容,关乎党的事业兴衰。当前教育存在问题与挑战,创新教育方式十分必要。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依托红色资源开展体验式教育、引入案例教学与小组研讨等创新方式,能增强教育吸引力、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水平。未来需持续探索实践,完善创新教育方式,为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党员队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乃嘉. 新时代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21.

[2]侯雅洁.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与对策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2021.

[3]李泽军. 习近平新时代理想信念思想研究[D]. 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