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能效优化与经济性分析
刘志勇
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田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省滨州市 256660
池塘循环水养殖作为现代水产养殖重要模式,能有效提高养殖密度和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然而,其能耗较高,运行成本大,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能效优化与经济性分析,对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能耗分析
1.1 系统组成与运行原理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由养殖池塘、水处理设备(如过滤器、曝气装置等)、循环水泵及监测控制系统等组成。其运行原理是通过循环水泵将养殖池塘水抽出,经水处理设备去除杂质、增加溶氧等处理后,再送回池塘,形成循环水流,为养殖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 [1]。
1.2 能耗环节
循环水泵是系统主要能耗设备,其连续运行将水输送和循环,消耗大量电能。水处理设备如过滤器反冲洗、曝气装置增氧等也需消耗一定能量。监测控制系统虽能耗相对较小,但长期运行也不容忽视。此外,冬季水温较低时,为维持适宜水温,加热设备的能耗也占一定比例。
2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能效优化策略
2.1 设备选型与优化配置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备选择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能效比优异的机电设备。针对循环水泵的选配,需要综合评估养殖水体的容积、养殖对象的生物量以及系统设计的水循环周期等关键参数,科学计算所需的水泵工作参数。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水泵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运行功率,避免能源浪费。水处理单元的配置应当采用分级处理理念,通过物理过滤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处理效率。曝气系统的选择则需要结合养殖品种的耗氧特性,采用微孔曝气等高效增氧技术,并配备溶解氧实时监测装置,实现按需供氧。
2.2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引入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温度、酸碱度等)和设备运行状态。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循环水泵、曝气装置等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精准控制。例如,当水中溶解氧达到设定值时,自动降低曝气强度;根据水温变化自动调整加热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
2.3 能量回收与综合利用
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养殖废水的余热,用于加热新补充的水或为养殖车间供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循环水系统中设置水力发电装置,利用水流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部分设备供电。此外,可将养殖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能源用于加热或发电。
3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经济性分析
3.1 成本分析
3.1.1 建设成本
在构建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时,前期投入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采购两大板块。其中,池塘基建环节需要考虑场地整理、防渗工程等基础性开支,这些费用会因地质条件差异而浮动。设备投入方面,循环水泵、水质净化装置、智能监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购置成本,往往与产品性能参数和品牌溢价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系统规模越大、自动化水平越高,所需的初始投资金额就越大。此外,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人工费用和运输成本也不容忽视,这部分支出约占总建设成本的 15%-20% 。
3.1.2 运行成本
系统日常运营产生的费用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含能源消耗、水资源补充、养殖投入品及设备养护等多项支出。电力开支在运营成本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比例通常在总成本的 1/3 至 1/2 之间波动,这与水泵持续运转和水处理设备频繁启停密切相关。水资源消耗费用与系统封闭程度相关,设计合理的循环系统可减少 80% 以上的补水量。养殖过程中所需的饲料和药品支出,则取决于养殖物种的特性、存栏数量以及生长周期长短 [2]。值得注意的是,设备维护费用往往容易被低估,包括定期更换滤材、检修机械部件等,这部分开支虽然单次金额不大,但长期累积相当可观。
3.2 效益分析
3.2.1 养殖收益
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环境精准调控,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养殖方式,该系统能够维持更稳定的水质条件,为养殖生物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普遍反映采用该技术后,养殖对象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药物使用量大幅减少。由于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投喂量,饲料转化效率得到提高,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通过科学调控养殖密度,单位水体产出量获得明显增长,为经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3.2.2 环境效益
该养殖模式的环境友好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系统采用封闭式循环设计,大幅减少了养殖废水的外排量,降低了对周边水体的环境影响;其次,通过水处理单元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再次,系统配备的智能调控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精确控制设备运行,避免了能源的无效消耗。这些环保特性使该技术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运行中,系统还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养殖需求。
3.3 经济性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3.3.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开展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经济性评估需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当包含三个主要维度:首先是财务效益维度,主要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其次是运营效率维度,关注系统的运行效能,包括单位产量能耗、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最后是可持续发展维度,评估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包含设备维护周期、技术升级空间等指标。通过这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把握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赋予合理的权重,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3.3.2 典型项目财务分析
以某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为例,该项目总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和系统调试三个主要部分。在日常运营中,能源消耗和饲料投入构成主要成本项目,其中电力支出占比最高。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项目实现了对能源使用的精准调控,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在产出方面,系统展现出稳定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和市场认可度都有明显提升。经过连续三年的运营数据跟踪,项目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报周期处于合理区间。这些实证数据为类似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3.3.3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提示
对循环水养殖项目的经济性分析需要重点关注几个关键影响因素:首先是市场因素,包括产品价格波动和销售渠道稳定性;其次是成本因素,特别是饲料价格和能源成本的变动;再次是技术因素,涉及系统运行效率和维护成本。在实际运营中,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建议投资者在项目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建立完善的项目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持续稳定地创造价值。
结束语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能效优化与经济性分析是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系统能耗环节的分析,提出设备选型与优化配置、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和能量回收与综合利用等能效优化策略,可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性分析表明,能效优化后的系统不仅能降低运行成本,还能提高养殖收益和环境效益。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能效优化技术和设备,促进池塘循环水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远 . 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J]. 农机科技推广 ,2025,(05):26-29.
[2]卢鹏旭 , 肖调义 .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模式概述 [J]. 当代水产 ,2025,50(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