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丁倩影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清路初级中学 236000
【引言】
新课标实施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重点,而初中计算机教材内容编排得很系统,包含了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等不少知识。但学生们接触信息科技的时间长短、环境好坏不一样,学习起步时的基础也就有高有低。此时,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这些差异,结合教材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收获,真正提高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这是让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面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把目标放在帮他们打好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上,同时引导他们慢慢建立起对这门学科的初步认识和信息意识。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学到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尤其要着重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要多鼓励他们参与创新实践,重点培养他们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设定的、适合自己的目标指引下学习,一步步提升核心素养。
以“文字处理软件 Word 的使用”章节为例。面对基础层学生,教师可将目标设定为:让他们了解 Word 软件的界面布局,掌握文字输入、字体字号设置和段落格式的简单调整,最终能制作一份格式规范的简单文档。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他们用 Word 制作一份个人简单自我介绍。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理解 Word 的高级功能,像样式应用、文档分栏排版等,让他们能运用这些功能制作出内容丰富、排版精美的文档,例如让他们制作一份班级活动宣传海报。而针对拓展层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开展创新实践,引导他们用 Word 结合 PS 等工具进行图文处理,创作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作品,比如制作一本校园文化主题的电子杂志,并且引导他们通过网络分享,传递积极的校园文化信息。
二、教学内容分层策略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分层设计。对基础层学生,内容要围绕基础知识技能来选,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帮他们搭好扎实的知识框架。面对提高层学生,教师可适当加大内容难度,增加知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以此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而针对拓展层学生,所选内容得兼具前沿性和挑战性,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开展创新实践,激发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以“计算机网络基础”章节教学为例。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可让他们重点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比如网络的定义、分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等,同时掌握网络连接的基本操作,像如何连接 WiFi。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举例,让他们了解家庭网络的组建方式。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网络协议的原理,如 TCP/IP 协议,掌握网络服务器的搭建和配置方法,让他们能够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校实验室搭建一个小型局域网。针对拓展层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究网络安全的前沿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让他们尝试进行网络安全漏洞的模拟检测和修复,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网络安全公益活动,为维护网络安全贡献力量。
三、教学评价分层策略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差异化评价标准。对基础层学生,评价侧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多关注其进步与努力,以鼓励为主帮他们建立信心。对提高层学生,重点看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考察实操中能否灵活用所学。对拓展层学生,评价要突出创新能力、实践成果,及团队合作与社会责任表现。
例如,在“多媒体作品制作”单元评价中,基础层看是否掌握基本流程,能简单拼接图文音视频素材做出达标作品,有进步就肯定。提高层看作品是否有逻辑和创意,能否吸引观众,能否解决制作中的问题,比如校园宣传视频是否清晰、丰富、剪辑合理。拓展层重点看作品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团队中是否积极,能否传递正确价值观,比如环保主题作品是否能引发关注、推动行动。
【结束语】
在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把分层教学融入初中计算机课是必要的,能够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准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教学质量有所提升。通过分层教学,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更好的培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完善分层教学策略的设计,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分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为学生在信息科技领域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爱云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05):54-56.
[2] 潘新荣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2,(2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