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利用自然素材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方法

作者

李王楠

昆山开发区晨曦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215300

引言

幼儿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素材丰富多样,将其引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让幼儿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本文围绕利用自然素材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方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自然素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价值

1.1 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自然素材以原始生动的特质,点燃幼儿创作热情。树叶有独特脉络轮廓,或像小扇,或似羽毛;花瓣带色彩渐变,从淡雅粉白到浓烈橙红;还有光滑鹅卵石、毛茸茸蒲公英、卷曲藤蔓等。这些充满生命力的素材,比刻板画笔更易勾起好奇心。幼儿捡拾落叶时会比较大小形状,触摸花瓣时惊叹丝绸般触感。这种感官体验让他们自然产生创作冲动:用枫叶拼贴小松鼠,用芦花作绵羊绒毛,用松果堆叠小刺猬。与自然素材互动中,幼儿从被动模仿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创作成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1]。

1.2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自然是杰出的艺术家,其素材蕴含丰富美学密码,是幼儿天然的审美教材。幼儿摆弄树枝时,会发现粗细曲直搭配产生的不同韵律;排列花瓣时,会尝试红与黄、紫与白的组合,感受色彩碰撞之妙;堆叠石头时,会领悟大小错落的平衡感。如拼贴画中,孩子们用银杏叶铺“金色小路”,会注意叶片重叠的光影变化;用野菊花装饰“小房子”,会思考花朵疏密让画面更和谐。这些尝试让幼儿潜移默化理解对称、节奏、对比等美学原则,“这样摆更漂亮”的直觉判断,正是审美能力萌芽的体现。自然素材让抽象的美变得可触可感。

1.3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自然素材让幼儿园美术活动突破室内局限,为幼儿身心健康注入活力。收集素材时,幼儿在草地奔跑捡落叶,在花丛边摘花瓣,在树下踮脚够松果,这些活动让他们在阳光下舒展身体,锻炼肢体协调能力,也让眼睛从电子屏幕转向绿意世界,缓解视觉疲劳。创作过程是幼儿情感的“宣泄口”:开心时用亮花瓣拼“笑脸”,难过时用粗树枝搭“避风港”,生气时揉捏泥巴再塑成小动物。这种情绪转化为创作的过程,帮助幼儿梳理感受、释放压力。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乐观性格,让身心在自然与艺术中健康成长[2]。

2 选择合适的自然素材

2.1 根据季节和地域特点选择

自然素材的呈现带有鲜明的季节与地域印记,遵循这一规律选择素材,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环境的变化。春日里,带幼儿采摘初绽的迎春花、蒲公英,或是收集刚冒头的嫩草尖,这些带着露水的素材充满生机;夏日的荷塘边,宽大的荷叶、饱满的莲蓬,甚至是雨后泥土里的蜗牛壳,都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秋日的树林是天然的素材库,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鸡爪槭、饱满的橡果,随手拾起都是美的载体;冬日虽显萧瑟,却有枯枝的遒劲、松针的翠绿,若遇降雪,雪球、冰凌更是独特的创作材料。地域差异也为素材增添了多样性:北方的幼儿可收集松果、冻住的冰花;南方的孩子则能取用椰壳、芭蕉叶,让美术活动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

2.2 考虑素材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为幼儿选择自然素材,安全是首要前提。需避开有毒的植物,如夹竹桃的叶片、南天竹的果实;剔除带有尖锐棱角的物品,如碎玻璃状的石块、带刺的荆棘。同时,素材的大小和质地要贴合幼儿的操作能力:树叶宜选手掌大小,方便幼儿抓取粘贴;树枝要选粗细适中、不易折断的,避免幼儿用力时划伤手;泥巴需提前筛去石子,揉至柔软不粘手。像光滑的鹅卵石、圆润的莲蓬子、轻薄的梧桐叶,都是安全又易操作的优质素材,能让幼儿在创作时无顾虑地发挥 [3]。

2.3 结合美术活动目标选择

自然素材的选择需与美术活动的目标精准匹配,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若想让幼儿感受色彩的丰富性,可选取红的山楂、黄的柿子、紫的葡萄等果实,或是粉的桃花、蓝的婆婆纳等野花,让他们在拼摆中感知色彩的冷暖与明暗。若要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可选用细藤条编织小筐、短树枝拼插图案;若想培养空间建构能力,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堆叠“城堡”、用枯树枝搭建“小木屋”,让素材成为实现活动目标的得力助手。

3 利用自然素材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具体方法

3.1 绘画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素材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然后让幼儿用画笔

将其描绘下来。例如,在观察完树叶后,幼儿可以用彩笔在纸上画出树叶的轮廓,并涂上相应的颜色。还可以让幼儿以自然素材为灵感,进行想象绘画。比如,以石头为灵感,幼儿可以想象石头变成了一座城堡,然后将其画出来。

3.2 手工制作活动

3.2.1 拼贴画

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收集自然素材,如枫叶、玫瑰花瓣、羽毛、树皮碎片、小石子等。回活动室后铺展画纸,提供安全胶水和剪刀。教师在白板画简单轮廓引导创作,像小兔子、向日葵等。孩子们可自由搭配素材,用柳叶拼鱼尾、野果作鱼眼,或用红花瓣铺成晚霞。此过程中,幼儿能感受自然材料质感,在色彩搭配与构图中释放创造力,作品满是童真。

3.2.2 雕塑

准备黄泥、树枝、鹅卵石、玉米芯等素材,让幼儿自由创作。有的用泥巴捏出带尖耳短尾的小猪,有的用树枝搭树干、泥巴糊树叶造小树,还有的堆叠鹅卵石筑小山,并用碎树枝摆小路。孩子们在捏、揉、堆、插中锻炼手部灵活度,将想象化为立体形态,提升空间想象力,体会创造的快乐。

3.2.3 编织

收集茅草、藤条、芦苇杆和布条,教师先演示交叉缠绕、打结固定等简单编法。孩子们可从编手环开始,用藤条和茅草编花纹;或模仿篮子,以藤条为骨架、草绳横向编织。虽作品略显粗糙,却充满童趣。孩子们用自制篮子装石子、戴手环炫耀时,满是成就感,手部精细动作与耐心也得到锻炼,还能感受材料韧性与编织美感。

3.3 综合创意活动

综合创意活动鼓励幼儿将多种自然素材与不同创作手法融合,在开放的情境中释放想象力。比如先引导幼儿用粗壮的树枝搭建镂空的框架,再用胶水将枫叶、桂花、松果等粘在框架边缘,用细长的藤蔓缠绕出螺旋状花纹,最后往空隙处塞入干燥的茅草,打造出一个立体的“自然小窝”。

也可结合经典故事设计主题创作,如《小红帽》的场景布置:用泥土捏出小红帽和外婆的形象,用树枝搭建森林小径,铺一层银杏叶当作“金色的草地”,用红色野果串成“项链”,用蘑菇状的石头当作“小餐桌”。幼儿在组合素材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动手协调能力,又能在故事语境中深化对素材的理解与运用。

结束语

利用自然素材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选择合适的自然素材,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素材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利用自然素材开展美术活动的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美术学习体验,让幼儿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林晨辉 . 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美术活动三重奏 [J]. 新班主任 ,2025,(20):63.

[2]林晨辉 . 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美术活动三重奏 [J]. 新班主任 ,2025,(20):63.

[3]汪姝含 . 民俗资源在幼儿园玩教具中的有效利用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5,(03):181-183.

姓名 : 李王楠 出生年月 :2001.03 性别 : 女 民族 : 汉 籍贯 : 江苏南通 学历 :本科 职称 :(现目前的职称)无 研究方向 : 学前教育艺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