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策略探讨

作者

覃耿勇

肇庆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040

1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

1.1 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在房屋住宅建筑工程中,地基是建筑基础,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关乎建筑物安全与寿命,合理应用地基处理技术至关重要。对于软土地基,常采用换填法,即挖除软弱土层,换填砂、碎石等强度高、压缩性低的材料,以提高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如沿海地区住宅建设,因地下水位高、土质软,常用此方法,施工人员会精确计算换填材料用量和铺设厚度。强夯法也是重要技术,通过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夯实地基土,提高强度和密实度,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等。山区住宅建设中,当地基含较多碎石和砂土时,该方法可改善地基性能,施工时需严格控制重锤落距、锤击次数等参数。桩基础技术是将桩沉入或压入地基,把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深层坚硬土层,分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可工厂预制后运到现场打桩,施工速度快、质量有保证;灌注桩在现场就地成孔灌注混凝土成桩,可灵活调整。城市高层住宅建设中,桩基础技术应用广泛,能承受巨大荷载、保证建筑物稳定。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作为房屋住宅建筑的常用材料,其施工技术对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与耐久性具有显著影响。在配制过程中,应依据工程需求以及当地原材料的实际状况来确定配合比,严格把控水泥、砂、石子、水以及外加剂的用量。例如,在夏季施工时,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会适当增加缓凝剂的使用量。与此同时,必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严格控制水泥的强度等级、砂的含泥量等指标。浇筑环节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步骤。在浇筑前,需对模板和钢筋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并严格控制每层的厚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需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埋设冷却水管,这一方法在大型住宅地下室的浇筑施工中较为常用。此外,振捣作业同样不容忽视。应选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如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等,以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其密实度。振捣时间应适中,并遵循“快插慢拔”的操作原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进行养护作业,为其硬化过程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常见的养护方法包括覆盖浇水养护、塑料薄膜养护以及养护剂养护等。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来确定,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则不少于14 天。

1.3 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房屋住宅的防水状况直接关乎居民的生活品质,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屋面防水作为房屋防水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较为常用的屋面防水方式包括卷材防水与涂料防水。卷材防水是将防水卷材铺设于屋面基层之上,借助粘结剂使卷材相互粘结,进而形成连续的防水层。在施工进程中,需着重关注卷材的铺贴方向、搭接宽度等问题。例如,卷材的铺贴方向应依据屋面坡度予以确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 时,卷材适宜平行屋脊铺贴;当屋面坡度大于15% 时,卷材则应垂直屋脊铺贴。涂料防水是把防水涂料涂刷于屋面基层,形成具备防水性能的薄膜。涂料防水施工便捷,能够适配各种复杂的屋面形状。施工时,需确保基层干燥、平整,且涂料的涂刷厚度应均匀,通常需涂刷 2-3遍。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水同样不可忽视。这些区域频繁接触水,易出现渗漏现象。在防水施工前,需对地面和墙面实施基层处理,清除表面的杂物、油污等,并进行找平处理。随后涂刷防水涂料,一般需涂刷至一定高度,如墙面的防水涂料高度不应低于 1800mm 。同时,要做好地漏、管道等部位的防水处理,运用密封胶等材料进行密封,以防这些部位发生渗漏。地下室防水是保障地下室正常使用的关键所在。地下室防水可采用卷材防水、涂料防水以及防水混凝土等多种方法。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掺入防水剂,以提升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能。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需注重施工缝和变形缝的处理,采用止水带等材料进行密封,防止地下水渗漏。

2.1 加强施工技术人才培养

在房屋住宅建筑工程领域,施工技术人才作为核心驱动力,对各项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课程,课程内容需涵盖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先进施工工艺的操作等方面。例如,针对当前广泛应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举办专项培训讲座,使施工人员深入了解该技术的原理、施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点。与此同时,应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行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实践经验与专业见解,以拓宽专业视野,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2.2 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构建一套科学且完备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的核心要素。需清晰界定各部门及岗位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同时制定详尽的工作流程与标准。以施工图纸审核阶段为例,应明确审核的时间节点、参与人员以及审核要点,以此确保施工图纸的精确性与可行性。此外,要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检查,构建质量追溯机制,一旦发现技术问题,能够迅速追溯至责任主体,并实施有效的整改举措。

2.3 强化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伴随科技的持续进步,房屋住宅建筑工程亦需不断引入新型施工技术与工艺。应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例如,研发新型节能保温材料,以提升房屋的能源利用效率;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达成对工程进度、质量及成本的精确管理。与此同时,激励施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对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与奖励。

2.4 优化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技术资料作为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详细记录了工程自规划设计至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应设立专门的技术资料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由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保管工作。需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技术文件、图纸、试验报告等实施分类管理,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电子资料管理系统,达成资料的快速检索与共享,从而为工程的后续维护及改造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3 结语

通过上述对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管理策略的深度剖析,可以认定施工技术的科学运用与高效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以及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未来,伴随新材料、新技术的持续涌现,房屋住宅建筑行业需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管理模式,以契合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重视人才培养与制度完善,将为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借鉴,进而推动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辉,赵荣慧 .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策略探讨 [J].中华建设,2025,(07):32-34.

[2] 杨群艳 .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策略探讨 [J]. 居舍,2024,(14):33-36.

[3] 郑伟琴 .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现场施工管理 [J]. 砖瓦,2023,(09):118-120.

[4] 上官庆琼 .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现场施工管理 [J]. 房地产世界,2023,(0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