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郭天龙
泽州县第二中学校 山西省晋城市 048002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导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然而,当前部分教学设计未充分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因此,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通过培养这些素养,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例如,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这能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1]。
1.2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数据分析素养能让学生在面对海量数据时,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1.3 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它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化模式,促使教师主动更新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素养为核心”,不再将教学局限于教材知识点的传递,而是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
在此导向下,教师会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探索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元模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学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通过优化教学各环节,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注入持续动力。
2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仍局限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未能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其中。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多聚焦函数概念的讲解、性质的罗列及计算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求解函数解析式、判断单调性与奇偶性,却未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函数关系抽象数学规律,也未借助函数问题的推理过程培养逻辑思维,导致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被弱化,学生仅掌握表层知识,难以形成深层数学思维[2]。
2.2 教学内容缺乏整合
教学内容常局限于教材章节框架,既未与实际生活场景建立有效联结,也缺乏不同知识点间的系统整合。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多围绕教材中的空间图形定义、定理展开讲解,仅让学生对着图纸分析线面关系、计算体积与表面积,未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几何体模型,也未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函数等知识结合,学生无法将抽象图形与实际物体关联,难以建立空间观念,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2.3 教学过程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教学仍是主流,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结论的记忆,而非知识的形成逻辑。在数学公式教学中,教师常直接推导公式后让学生背诵应用,如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未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特例、尝试归纳、验证猜想等步骤自主推导,仅告知公式内容及使用方法。学生无法理解公式的推导逻辑与本质意义,只能机械套用,不仅影响知识的灵活运用,更阻碍逻辑推理素养的发展。
2.4 教学评价单一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评价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尺,过度侧重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在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里,试题多围绕教材知识点设置,题型常见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要求学生对公式、定理背诵记忆并简单应用,像三角函数的求值、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等题目。但这类试题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数学抽象(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数学概念)、直观想象(构建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逻辑推理(依据数学规则进行演绎、归纳)等核心素养维度的真实水平,致使教师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素养发展状况,难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制约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3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融入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应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设定。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每个知识点所蕴含的核心素养要素,将其融入教学目标中。例如,在等差数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2 整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打破教材的局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抽奖、保险等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素养。同时,要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等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3 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探究体验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叠等方法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4 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素养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等多种方式。例如,在项目式学习中,评价学生在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3.5 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如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等。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应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多元化教学评价等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繁伟 . 高中数学素养导向评价体系重构与精准命题实施路径研究 [J].吉林教育 ,2025,(24):57-59.
[2]聂祥文 . 基于 SOLO 分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路径探讨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15):97-99.
[3]吴勇俊 . 氛围营造问题设计哲思融入——数学文化有效渗透的三条路径[J]. 初中生世界 ,2025,(32):69-70.
作者介绍:郭天龙(1982-)男 汉 泽州县 大学本科 中小学一级 研究方向 : 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