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黄伟智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岭小学 广西贵港市 0775
引言: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思维启蒙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认知水平已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转变。在此阶段,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字词句的机械识记,而需将思维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文本解读培养分析与概括能力,借助表达训练发展逻辑与创造思维,依托实践活动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应用能力,更能塑造其辩证看待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为形成核心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筑牢根基,这也是语文教学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核心路径。
一、文本解读中的思维训练
文本是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选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为思维培养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表层信息的获取,深入文本内核进行思辨性阅读。
在叙事类文本教学中,可通过分析人物行为的因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例如,在学习描写革命先烈的课文时,教师可设计阶梯式问题链:“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做出了哪些选择?”“这些选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念?”“如果换成其他人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吗?”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追溯思想动机,建立情节与主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这种训练能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
说明性文本教学适合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以介绍科学现象的课文为例,教师可采用“要素提取—关系梳理—特征概括”的教学步骤:先让学生用表格梳理说明对象的形态、习性等关键信息,再引导他们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提炼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说明文时,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地域景观的形成原因,既能掌握说明方法,又能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古诗词教学可侧重培养辩证思维。如学习描绘四季景色的古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在同一首诗中既写春景的生机,又暗含时光易逝的感慨?”通过对比不同诗句中的情感倾向,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训练能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语言表达中的思维塑造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表达训练与思维培养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的表达训练应从感性描述向理性分析过渡,在说写实践中发展思维的条理性与深刻性。
议论文雏形写作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教材中“生活中的启示”单元,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观点。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现象描述—原因分析—得出结论”的结构展开写作。例如,在写“从蚂蚁搬家中得到的启示”时,先描述观察到的具体场景,再分析蚂蚁协作行为的特点,最后联系人类社会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写作训练能让学生掌握“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方法,使表达更具说服力。
口语交际中的辩论活动可锻炼批判性思维。在“科技发展的利与弊”主题辩论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罗列教材中相关的科技成果案例,再分组梳理正反方论据。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陈述己方观点,还要针对论据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避免思维的片面性。
续写故事训练能发展创造性思维。教材中许多课文留有想象空间,如童话故事的结尾可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续写。在续写时,要求学生遵循原作的人物性格逻辑,同时提出新颖的情节发展方向。例如,在续写《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时,有的学生设想金鱼收回魔法后渔夫的转变,有的构思渔夫与金鱼达成和解的新结局。通过比较不同续写方案的合理性,学生能理解创造性思维需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道理。
三、实践活动中的思维拓展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将思维训练延伸到实践活动中,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综合思维能力。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可培养系统思维。结合“环境保护”主题单元,教师可设计“校园垃圾分类方案设计”项目。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撰写倡议书、设计宣传标语,同时结合科学课学到的分类标准,统计校园垃圾种类及数量。在方案论证会上,学生需阐述设计思路,回应同学提出的质疑。这种活动能让学生学会整合多学科知识,从整体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社会调查活动能提升辩证思维。在“家乡的变化”单元学习中,可组织学生调查家乡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学生通过采访长辈、收集资料,既要记录经济发展带来的进步,也要关注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查报告中,要求学生既肯定发展成果,也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建议。这种调查能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
传统文化探究活动可培养历史思维。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单元后,可开展“节日习俗的演变”探究活动。学生分组研究春节、端午节等节日的起源与发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习俗的变化。在成果展示会上,有的小组发现压岁钱习俗从祈福功能向社交功能的转变,有的分析端午节习俗中驱邪与纪念内涵的融合。通过这种探究,学生能理解文化现象的历史延续性与变异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进行,同时要避免陷入形式化误区。思维训练应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不能脱离文本空谈逻辑;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鼓励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注重思维过程的可视化,通过思维导图、论证提纲等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路径清晰呈现。小学高年级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语文教学应抓住这一黄金阶段,将思维训练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文本解读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借助表达训练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利用实践活动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丽娜 .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12):108-111.
[2] 王芳 . 试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J].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3,(09):75-77.
[3] 陈艺美 .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J]. 亚太教育 ,2022,(14):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