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生物教学背景下的中学生命教育的困境与挑战

作者

李娟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341000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命过程、培养生命情怀的教育活动,在高中阶段,生命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科学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生命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教育者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一、中学生命教育的困境和挑战

(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中学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生物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的生活实例支撑,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二是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未能及时反映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无法深入理解和体验生命科学的魅力。这种脱节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也限制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成为中学生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专业素养与培训不足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学生命教育的质量,然而,当前部分生物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一些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仅限于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情怀、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培训,导致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生命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应对。

(三)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低

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是中学生命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低下,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二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三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低下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也限制了他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发展,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成为中学生命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中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中学生命教育应注重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反映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前沿知识,并且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生命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程内容的实际出发,将《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介绍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如间期、分裂期,以及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还可以引入癌症发生的原理,即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进而讨论当前癌症治疗的研究进展,如靶向疗法、免疫疗法等,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讲解细胞分化时,可以结合胚胎发育的过程,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一个受精卵如何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最终形成复杂的生物体,同时,可以引入干细胞研究的案例,解释干细胞如何被用于再生医学,治疗疾病如心脏病、帕金森病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二)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教师专业素养与培训不足的现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在中学生命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需从多个维度入手,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应重视对教师的生命教育培训,确保他们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和长远目标,通过定期举办生命教育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此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生命科学研究,是提高他们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紧跟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同时,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教师还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为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师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生命教育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针对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低的问题,中学生命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应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发展。

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教学活动,如利用经典的“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手种植豌豆,并记录豌豆的性状表现,如豌豆的高矮、豆荚的形状等,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生不仅能直观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还能激发他们对遗传学的好奇心,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在线基因模拟软件,进行虚拟的基因遗传分析,让学生探索不同遗传组合下后代的性状表现,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遗传规律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使生命教育在趣味中得以渗透。

三、结束语:

中学生命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科学素养及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些困境与挑战,促进中学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期待中学生命教育能够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霞 . 中学实施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宁夏教育 , 2024,(05): 6-8.

[2] 徐可 , 陈泽环 . 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困境及解决路径 [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2021, 44 (04): 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