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准备提质增效初探

作者

任雪华

四川省汉源县七一中学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课前准备作为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做好课前准备,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准备提质增效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一)符合“双减”政策要求

“双减”政策强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避免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学习,从而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课前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更快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前准备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部分教师对课前准备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有教学经验,就可以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敷衍了事,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些教师在课前准备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备课方式,主要关注教材和教参,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二)学生方面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不如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即使有学生进行预习,也只是简单地浏览教材,没有深入思考问题,预习效果不佳。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准备时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但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时间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前准备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教材和教参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素材。

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生课前准备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培养预习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目标、有方向。预习任务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要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预习,也要包括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服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帮助。

五、“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准备提质增效的保障措施

(一)学校层面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将课前准备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

(二)家庭层面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结论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准备提质增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针对当前课前准备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和保障措施,不断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雒贵荣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准备提质增效初探 [J]. 中学语文 ,2024,(14):40-42.

[2] 卢建军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服务的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 [J].中学教学参考 ,2025,(18):92-94+98.

[3] 和金宇.“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 ),2024,(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