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际结算业务智能审计模式探索

作者

梅雅琴

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成都分局 四川成都 610000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的关键环节,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仅改变了国际结算业务的运作模式,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还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和挑战。然而,传统的审计模式在面对数字化转型后的国际结算业务时,显得力不从心。其依赖人工操作、审计周期长、风险识别能力有限等弊端,难以满足现代金融监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的国际结算业务智能审计模式,成为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数字化转型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

(一)业务流程数字化。

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流程繁琐,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如进出口商、银行、物流公司等,且大量依赖纸质单据和人工处理,导致业务办理周期长、效率低下、易出错。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国际结算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以信用证结算为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审单和结算等环节可以在一个分布式账本上进行,所有参与方实时共享信息,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单据的传输和验证通过数字化方式完成,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提高了结算效率。同时,数字化流程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增强了业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量爆发式增长。

数字化转型使得国际结算业务产生了海量的数据。除了传统的交易数据,还包括物流信息、客户行为数据、市场动态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具有高速、多样、价值密度低等特点。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物流过程中的货物位置、运输状态等信息可以实时采集并传输,为国际结算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支持。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于审计而言,数据量的剧增使得传统的抽样审计方法难以全面覆盖,无法准确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三)风险特征变化。

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国际结算业务效率的同时,也改变了风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一方面,技术风险成为新的重要风险因素。例如,网络安全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影响国际结算业务的正常运行,给金融机构和客户带来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业务创新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电子支付、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但也面临着监管合规、汇率波动等风险。此外,数字化使得风险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迅速波及整个国际结算体系。传统审计模式对这些新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

三、传统审计模式在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局限性

(一)审计效率低下。

传统审计模式主要依赖人工查阅和分析大量的纸质单据和财务报表,审计过程繁琐且耗时。在国际结算业务中,涉及的单据种类繁多,包括商业发票、提单、保险单等,且业务流程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审计人员需要逐一核对单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这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出现疏漏。例如,在信用证审单环节,人工审单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严重影响了审计效率。此外,传统审计通常是事后审计,审计周期长,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业务过程中的问题,导致风险积累。

(二)数据处理能力不足。

面对数字化转型后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海量数据,传统审计模式的数据处理能力显得捉襟见肘。审计人员难以对大规模、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如 Excel 等,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功能

有限,无法满足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挖掘需求。审计人员往往只能通过抽样的方式选取部分数据进行审查,这种抽样审计方法存在样本偏差的风险,难以全面反映业务的真实情况,容易遗漏潜在的风险点。

四、国际结算业务智能审计模式的构建

(一)智能审计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智能审计模式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国际结算业务开展全流程、全方位审计监督,以实现审计工作智能化、自动化与高效化的模式。

其显著特点如下:一是数据驱动,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整合、清洗和分析国际结算业务相关海量数据,挖掘数据关联与规律,为审计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业务全面覆盖,提升审计准确性与可靠性;二是实时审计,借助信息技术实时获取交易数据及相关信息,实时监控和审计业务过程,发现异常可及时预警,便于迅速处理以降低风险;三是智能化分析,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审计模型和算法,自动识别风险特征与异常交易模式,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效率与准确性;四是自动化流程,实现数据采集、审计测试、报告生成等环节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为错误风险,提升审计效率,让审计人员聚焦复杂问题分析。

(二)关键技术应用。

一是大数据技术是智能审计的核心支撑,可采集交易数据、合同文本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经高效存储管理后,运用数据挖掘等算法深度分析,如通过聚类识别异常交易群体,借关联规则发现环节风险。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智能分析能力,机器学习算法能依历史数据建风险预测模型,如用监督学习预测欺诈,无监督学习发现异常交易;自然语言处理可解析合同、邮件,实现风险评估。

三是区块链技术提供可靠保障,其分布式账本记录全交易过程,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审计人员可实时查看,智能合约还能自动执行流程,降低操作风险。

四是云计算技术提供强计算力与灵活配置,支持按需获取资源、多机构共享平台,且能弹性调整资源应对业务波动,保障系统高效运行。

综上,数字化转型下,国际结算业务智能审计模式意义重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协同发力,突破传统审计局限,提升效率、准确性与风险管控能力。未来,需持续优化技术应用,解决实施难题,推动智能审计成熟,为国际结算业务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助力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时代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钢 .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国际结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J]. 对外经贸 ,2023,(12):130-132+151.

[2] 王佳印.H 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

[3] 胡棉玲 . 新商科背景下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山东纺织经济 ,2023,40(1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