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示范·合力
徐萍
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小学 610213
一、融入日常教学,潜移默化
责任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品质。在小学日常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了责任感教育,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的责任感无形中得到了培养,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在语文课上,教师可选用具备深刻责任感的历史故事或现代文章作为教学素材。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文学题材时,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责任感的重要性。即使某些课文不是直接讲述责任感,也可以从中提炼出与责任感相关的主题,加深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除了充分利用学科课堂进行责任感教育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责任的机会。其中,设立班级值日生制度以及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等活动,是两种既具操作性又富有成效的方式。班级值日生制度是一种将责任感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轮流担任班级值日生,负责班级卫生、纪律、安全管理等工作,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责任与担当的重量。值日生们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为班级的整洁、有序和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团队协作的经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的成功贡献智慧和力量。
而“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则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责任感教育方式。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此类活动,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班级增光添彩。该活动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学习成绩、才艺展示、志愿服务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为班级赢得荣誉;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如唱歌、跳舞、画画等,为班级增添色彩;还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为社区老人送温暖、为环保事业做宣传等,用实际行动为班级和社会做出贡献。“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在实践中成长和进步。
二、树立榜样示范,激励前行
榜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在培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道路上,榜样的力量是璀璨夺目的星辰,为学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摇篮,对于发挥榜样的导向性作用至关重要,要树立责任感强、品德高尚的教师和学生榜样,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自我,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1]。
以身作则,树立典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引导者。因此,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在对待工作时认真负责,对待学生时充满爱心和耐心,这些都能成为学生眼中责任感强的典范。老师也可以适时分享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经历,特别是那些体现责任感的事迹。这些真实的故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责任感的实际价值,激发他们的共鸣和认同感。
同时,同龄人的影响力往往不容小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掘并树立一些责任感强、表现突出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标杆。这些学生榜样或许是在学习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或许是在班级活动中勇于担当、积极贡献。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让这些榜样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目标。
榜样的力量,就是在于能给学生以激励和引导。当学生从身边的榜样身上,看到为了班级、为了学校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时候,在内心深处就会受到很大的触动和启发。而这种触动与启发,会促使学生产生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努力向榜样看齐。那么,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的责任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对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会倍加珍惜,并积极投身到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去,在为集体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三、构建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家庭与学校在责任感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互补的,缺一不可。责任感的养成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2]。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一股不可低估的教育合力,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加强沟通,建立信任桥梁。定期召开家长会,既向家长们通报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又着重介绍有关责任意识教育的理念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从而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另外,家长会作为家校交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的一个重要平台,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教育方略。同时,家校联系册作为日常沟通的补充工具,能及时记录孩子成长点滴及家长的观察感受,也为双方提供更加具体而深入的交流机会。
二是家长示范,树立榜样力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而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自身的责任感意识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谈举止,身体力行参与家务劳动、遵守社会规范、履行家庭责任等,向孩子展示什么是责任感,从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孩子将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三是共同参与,深化责任感教育。为了进一步增强家校共育的效果,我们应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责任感教育活动。例如,组织亲子环保项目,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共同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到责任感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家庭制定家庭责任公约,明确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家庭责任公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责任感教育课。
四是营造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的目标是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责任感教育。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亲情与学校的合力。家庭要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成长的摇篮,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富有责任感的成长环境。学校则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和责任感,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和引路人。四、结语
责任感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做、用爱去浇灌。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或许会遇到挑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责任感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 宏 伟 . 核 心 素 养 下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渗 透 责 任 感 教 学 [J]. 家长 ,2022,(09):159-161.
[2] 陈 瑛 . 小 学 低 年 级 学 生 自 我 责 任 感 培 养 初 探 [J]. 新 课 程 研究 ,2021,(2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