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课文朗读训练对学生语感形成的促进作用
刘慧丽
新疆沙雅县第三小学 842200
引言
语言学习中,语感占据着关键地位,尤其是小学时期,学生语感的好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影响深远,作为一种关键的语文学习手段,提升学生对语言的体悟,能促进语感的形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课文既属于语言学习基础技能的训练内容,又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的手段。中段课文篇幅恰当,是开展朗读训练的绝佳材料,本研究会探究中段课文的朗读训练怎样推动学生语感的养成,剖析朗读训练在学生语感发展上的作用原理,探究朗读在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实际训练成效,制定优化朗读训练的措施。
一、中段课文朗读训练对学生语感的促进作用
(一)朗读训练对语感发展的影响机制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语言的音韵、节奏和情感色彩,从而逐步建立起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在语音方面积累经验,使其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变化。例如,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注意停顿、重音、语速以及语气的变化,这些元素共同构成语言的节奏感。通过不断地朗读,学生能够逐步习得语言的自然节奏,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练习具有节奏感的课文段落,帮助学生在语感上达到细致入微的感知[1]。
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情感和语调。语言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通过语调和情感的表达来加强信息的传递效果。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语境和文本内容调整语气和语调,以更好地表现出文章的情感。例如,朗读一段描述激动人心场景的文字时,学生应该通过加快语速、提高音调来传达激烈的情感。而在朗读平和、安静的文字时,则应采用缓慢、柔和的语调,以表现出宁静和舒缓的氛围。
朗读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每次朗读时,学生不仅在发音和语调上进行训练,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句子结构、段落组织以及逻辑关系的理解。例如,在朗读长句或复合句时,学生需要通过恰当的停顿来表现出句子中各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语句的理解力,使学生能够在语言使用中更自然地掌握句式结构,加深语感的深度[2]。
(二)中段课文朗读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作用
在中段课文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练习标准的发音,还能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而培养出更加灵活、精准的语感。中段课文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音韵的感知。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音节和词语之间的韵律和节奏,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语言的音韵规律。例如,在朗读具有押韵结构的句子时,学生能够感知到语言的韵律感,提升学生对音韵的敏锐度[3]。
语调训练是朗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和语境来调整语调。语调不仅能表达语言的情感,还能影响句子的含义和语气。例如,在疑问句中,学生需要通过上扬语调来表现出提问的态度;而在陈述句中,则应使用平稳的语调,帮助听者更清晰地理解信息。
朗读训练可以通过停顿和语速的变化来锤炼学生的语音技巧。停顿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理清句子结构,同时也能突出句子的重点部分。在朗读长句或复杂句时,学生通过适当的停顿来展现句子的层次感,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清晰度与逻辑性。适当的语速变化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通过加快语速表达紧张或兴奋的情感,而通过放慢语速来突出沉思或悲伤的情感。
二、中段课文朗读训练的优化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课文段落与朗读内容
要提高中段课文朗读训练的效果,选择适合的课文段落和朗读内容至关重要。首先,课文段落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来决定。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语言简洁、情感丰富的段落,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内容复杂、语言表达丰富的段落,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感。朗读的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情感张力和语言韵律性。情感丰富的课文段落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语言的情感变化,从而提升其语感水平。例如,可以选择带有修辞手法的段落,如比喻、排比、对比等,这些修辞技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情感变化。
(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朗读训练效果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朗读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朗读训练的效果。可以通过音频和视频资料辅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可以播放标准的朗读范本,让学生模仿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和语速。学生还可以通过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朗读并与范本进行对比,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利用电子白板和智能设备可以使朗读训练更加生动和互动。通过电子白板,教师可以展示课文内容,并标出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智能设备还可以实时反馈学生的朗读效果,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检测发音是否标准,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朗读训练。
结论
中段课文朗读训练在学生语感形成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还能增强对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感的把握。本文通过对朗读训练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朗读训练的策略,如选择合适的课文段落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未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朗读训练的效果,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吕纪玲 .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J]. 全国优秀作文选 ( 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21(2):28-30.
[2] 白权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J].2024.
[3] 梁顺伦 . 浅谈小学语文中低年段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J]. 语文课内外 ,2022(30):0085-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