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李仙
蒙自市第五中学 66119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呢?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很有效的办法。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是切实为学生负责的具体体现,是有效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学困生转化,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一、学生参与的定义
2003 年,孔企平总结归纳了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对学生参与下了定义:学生参与是行为、认知和感情三者参与的有机组合。本文以孔企平总结归纳的学生参与的定义为参考,通过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感情参与三者有机组合来诊断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参与度情况,并寻找提高参与度的方法。
二、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现状
我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度并不高。在认知参与方面,部分学生在知识点理解上有困难,不能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从而在行为参与上表现出上课不专心,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所以在情感参与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
三、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针对目前中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还不尽人意 ,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尝试了教学模式改变,也就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设置不同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任务。具体方案是:“把全班学生按六人每组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包含一个尖子生,三个中等生,和两个学困生。每堂课开始时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后找两个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先组内讨论,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连那个尖子生也不会的话教师进行指导,如果中等生不会的就让尖子生教,最后尖子生和中等生一起教学困生;做练习时,先自主独立完成,不会的再讨论,最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最后进行点评,并评出最出色小组进行奖励。”
这种教学模式试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能讲清楚解题思路,这样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
(二)、实施分层练习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及基础的差异,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人人都有所收获,我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让各个学习小组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题做。针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简单、具体的参与任务(如复述知识点、完成基础计算),确保其能参与并获得成就感;针对中等基础学生,设计需要一定思考的任务(如分析解题思路、提出简单问题);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挑战性任务(如探究多种解法)。从而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行为参与度,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良好的师生情感和民主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回答(包括错误回答)给予耐心倾听,避免打断或否定,用“你的思路很好,我们可以再试试……”等语言鼓励表达。每次有学生把我在课堂上强调了很多遍的题做错时,我也尽量不批评学生,而是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解决问题;这样辅导次数多了,学生就会感激我,进而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间与学生交流数学相关的趣味话题(如数学谜语、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拉近师生距离,减少课堂参与的心理障碍,从而情感上积极参与带动了行为参与,最终提高了理解能力后,认知参与也提高了。
(四)、自主参与学习的奖励机制
在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积极主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自然,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我常常会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特别准确,用:“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给以肯定鼓励;对胆小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你的”、“你今天主动举手,比上次有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参与的价值。
(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提高情感参与度,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首先,理清知识点,明晰概念;其次,重视思想方法,能够举一反三;最后,适当的训练一些典型例题。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数学学习就变得轻松了。这样就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驱动器。
此外,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策略。比如:游戏化教学法:增强参与趣味性,例如 ① 数学闯关游戏:将知识点分解为“关卡任务”(如“整式加减闯关”“几何图形识别闯关”),设置奖励机制,通过游戏化设计降低参与压力; ② 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数学家”“工程师”等角色,在模拟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如“超市收银员”计算折扣,“建筑师”设计图形); ③ 数字工具互动游戏:利用在线数学互动平台设计课堂答题游戏,通过实时反馈和排名激发参与热情。再如:把竞争引入课堂“策略”,竞争能满足学生好强、好胜的个性,广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挖掘学校及周围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创造条,同时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参与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它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 .“学生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 [J]. 外国教育资料 ,2000,02:72-76
[2] 高向斌 , 王淑清 , 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 教育科学研究 ,2003,0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