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系统在人防工程中的空气质量控制研究
黄巧志
广东和谐人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1
1 暖通系统在人防工程中空气质量控制的价值
1.1 保障人员健康
在人防工程中,人员可能会因紧急情况而长时间停留。暖通系统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通过安装高效的空气过滤器,可将空气中大部分的可吸入颗粒物拦截,减少人员因吸入这些污染物而引发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例如,对于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优质的过滤器能达到较高的过滤效率,为人员提供清洁、健康的呼吸环境,保障人员在人防工程内的身体健康。
1.2 维持适宜温湿度
适宜的温湿度对于人防工程内人员的舒适度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暖通系统可以根据工程内的实际情况,精确调节温度和湿度。在炎热的天气里,它能将工程内的温度降低到人体感觉舒适的范围,一般保持在 22%-26% 之间;在寒冷的天气中,则可以进行升温。同时,对于湿度的控制也能避免工程内出现过于潮湿或干燥的情况,通常将相对湿度维持在 40%-60% 。这样不仅能让人员在工程内感觉舒适,还能防止因湿度过高导致设备生锈、发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3 提高空气含氧量
人防工程相对封闭,随着人员的呼吸,工程内的氧气含量会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会不断增加。暖通系统具备通风换气的功能,能够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工程内,同时排出工程内的污浊空气。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空气流量控制,确保工程内的氧气含量始终保持在正常水平,一般不低于 19.5% 。这有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反应能力,避免因缺氧导致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1.4 增强工程防护能力
在遭遇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或核爆炸等特殊情况时,暖通系统可以配合人防工程的防护设施,起到重要的防护作用。它能够通过特殊的过滤装置和净化设备,有效拦截和去除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等有害物质。例如,采用活性炭过滤器可以吸附化学毒剂,高效空气过滤器可以阻挡放射性尘埃。同时,暖通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工程内的气压,形成正压环境,防止外界污染空气的侵入,增强人防工程的整体防护能力,为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 暖通系统在人防工程中的空气质量控制措施
2.1 过滤与净化措施
在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暖通系统作为保障战备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空气质量管控工作。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过滤净化机制,通过在通风管道系统中合理配置高效过滤装置,切实阻断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微生物等污染物的传播渠道。根据工程所在地域环境特征和实际使用需求,应当科学选用不同过滤等级的优质滤材,特别是在环境污染较为突出的重点区域,必须优先选用过滤效能达到更高标准的过滤设备,确保最大限度地阻隔外部污染物侵入工程内部。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保障水平,建议同步配套安装空气净化辅助装置,例如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该装置能够高效去除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为战备空间营造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此外,紫外线杀菌装置作为重要的防疫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其关键性作用。该装置通过科学释放高强度紫外线,可有效破坏细菌及病毒的核酸结构,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的杀菌消毒功能,切实保障工程内部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构筑起坚实的防疫屏障。
2.2 通风换气策略
科学合理的通风换气是确保人防工程内部空气质量达标的重要保障措施。暖通系统必须严格依据工程实际人数、活动强度等关键参数,精准测算所需通风量。根据规范要求,在人员密集区域应当适当提高通风标准,确保新鲜空气供应充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优化方案:当室外气候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合理开启通风口,实现新鲜空气的有效引入和污浊空气的有序排放;当自然通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时,则须立即启动机械通风设备,切实保障工程内部空气质量。机械通风系统能够实现对通风方向与通风量的精准调控,确保工程内部空气流动均匀有序,有效杜绝通风死角现象。同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通风时段。具体而言,在人员活动高峰期,应当适当增加通风频次与持续时间,切实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在人员相对较少或无人活动时段,则需合理调减通风量,以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目的。
2.3 温湿度调节
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对人防工程内部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暖通系统必须确保温湿度调节功能的精准性。温度过高将导致人员体感不适,并易引发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湿度过高则会促使空气湿度增加,同样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为此,需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对工程内部温湿度变化实施全天候实时监测。当温度或湿度超出预设标准范围时,系统将立即启动调控机制,自动调节制冷、制热、除湿或加湿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环境参数始终处于科学合理的可控范围内。例如,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科学合理地启用制冷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在冬季低温天气条件下,则需规范使用制热设备实施温度提升。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湿度调控工作,根据实际湿度状况,精准调节除湿或加湿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将温湿度参数稳定控制在人体舒适度较高且空气质量达标的理想区间。经实践验证,温度指标宜维持在 22-26℃范围内,相对湿度则应保持在 40%-60% 区间,这一标准既符合人体健康需求,又能有效保障室内环境质量。
2.4 监测与预警机制
为切实保障暖通系统对空气质量的有效管控,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工程重点区域全面部署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对颗粒物浓度、有害气体含量、氧气含量等关键指标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测。监测数据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传输至中央控制平台,依托专业系统进行智能化分析研判。当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将立即启动预警响应机制,采用声光报警、短信推送等多元化预警方式,确保相关责任主体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空气质量安全稳定。例如,当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系统迅速发出警报,同时自动加大通风量,降低一氧化碳浓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需要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长期保存和分析,以便总结规律,优化暖通系统的运行策略,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控制效果。
3 结语
暖通系统在人防工程中的空气质量控制研究意义重大,其价值体现在保障人员健康、维持适宜温湿度、提高空气含氧量以及增强工程防护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过滤与净化措施、通风换气策略、温湿度调节以及监测与预警机制,能够有效改善人防工程内部的空气质量,为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提升工程的整体防护水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暖通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为人防工程的功能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人防工程的设计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碎英 . 暖通系统在人防工程中的空气质量控制研究 [J]. 暖通空调,2024,54(S1):171-173.
[2] 侯娟娟. 微型人防工程的暖通设计探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