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行政管理中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模式探究
赵金玲
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中心校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关乎区域教育公平,更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实施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中心校地处桂中瑶族聚居区,面临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发展资源匮乏、民族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难度大等特殊挑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作为统筹协调各类资源的核心环节,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模式,激发教师成长内生动力,成为推动该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课题。
1. 大樟乡中心校行政管理中教师专业发展助力的现状
大樟乡中心校行政管理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呈现出基础框架初步搭建但提升空间显著的现状。学校已构建起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政管理框架,培训组织上,每年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2023 年累计 32 场次,覆盖多学科;教研活动设立每周一次的制度,行政领导挂钩督促;还尝试推动民族文化融入教学,开发校本课程雏形。然而,助力效能存在明显不足。培训资源与实际需求脱节,未结合教师特殊需求,实用性不强;教研活动深度不够,多停留在形式层面,缺乏对实际问题的研讨;激励机制单一,仅以年终考核评优激励,难以调动不同教师积极性;外部资源整合能力薄弱,对接高校支教团队等资源缺乏主动性和系统性,导致外部支持渠道狭窄。整体而言,该校行政管理在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提升助力效能。
2. 大樟乡中心校行政管理中教师专业发展助力的主要挑战
2.1 助力模式的系统性规划缺失
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设计,既未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师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导致年度工作安排随机性强,难以形成持续助力效应;又未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分层分类梳理,未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助力方案,如新教师急需的培训和骨干教师的进阶指导均有所缺失。
2.2 民族文化与专业发展的融合机制不健全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但该校行政管理在这一融合过程中缺乏有效机制。行政部门未将瑶族文化知识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内容,导致部分教师对当地瑶族历史、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的了解不足,难以在语文、道德与法治、艺术等学科教学中自然融入民族元素;同时,缺乏民族文化教学资源的行政统筹,教师获取瑶族歌谣、故事、手工艺等教学素材的渠道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校本资源库,影响了民族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2.3 专业发展资源的行政整合能力薄弱
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该校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匮乏,而行政部门整合能力不足加剧了这一问题。对内,未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未建立常态化的校内师徒结对机制;对外,与县城优质小学和本地高校师范专业的合作仅停留在偶尔交流层面,未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在数字化资源应用上也滞后,教师仍依赖传统资料,专业发展渠道受限。
3. 大樟乡中心校行政管理中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模式的优化策略
3.1 构建系统化的分层助力规划体系
行政部门应牵头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2024-2026)》,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一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 " 分层诊断 - 方案定制 -跟踪培养 " 机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自评、学生反馈等方式,精准识别新教师(0-3 年教龄)、成长型教师(4-10 年教龄)、资深教师(11 年以上教龄)的专业短板:为新教师开设" 山区课堂管理实务"" 瑶族学生沟通技巧" 等入门课程,搭配 " 师徒结对 " 一对一帮扶;为成长型教师设计 " 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坊 "" 多媒体教学设备高级应用 " 等进阶培训;为资深教师提供 " 传统教学经验总结与传承 "" 青年教师指导方法 " 等角色转型指导。二是将民族文化素养纳入各层级教师的必备能力指标,要求全体教师每年完成不少于 10 学时的瑶族文化培训(如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讲授瑶族歌谣创作、瑶族刺绣技艺等),并纳入年度考核。
3.2 建立民族文化与教学融合的行政推动机制
行政部门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民族文化深度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一是组建 " 民族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小组 ",由行政领导牵头,联合语文、艺术等学科教师及校外瑶族文化传承人,系统整理瑶族神话故事、民间谚语、传统舞蹈等素材,编纂《瑶族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指南》,为教师提供可直接应用的教学案例;二是设立 " 民族文化教学创新奖 ",通过行政激励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索融合模式,例如语文教师将瑶族歌谣改编为课文朗诵配乐,数学教师结合瑶族织锦图案讲解几何图形,对优秀案例进行全校推广并给予物质奖励;三是每学期组织 " 民族文化课堂展示周 ",要求教师在公开课中体现民族文化元素,行政部门组织专人进行点评指导,形成 " 实践 - 反馈 - 优化 " 的闭环提
升机制。
3.3 打造内外联动的资源整合助力平台
行政部门应主动拓展资源渠道,构建 " 校内挖潜 + 校外联动 " 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网络。在校内,实施 " 骨干教师领航计划 ",由行政部门选拔教学经验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担任领航员,每周开展 1 次 " 微讲座 "(如" 如何在班会中渗透瑶族传统美德教育 "),每月组织 1 次跨学科备课会,促进校内经验共享;在校外,积极对接县域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行政协调与县城实验小学建立 " 校际帮扶关系 ",安排教师每月到帮扶学校跟岗学习 2 天,同时邀请帮扶学校教师每学期到该校开展 3-4 次示范课;此外,利用数字化工具打破资源壁垒,行政部门定期收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西民族教育资源库中的优质课程,整理后推送至教师工作群,并组织线上学习心得交流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结束语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行政管理部门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助力角色。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中心校需通过构建系统化分层规划、推动民族文化与教学融合、整合内外资源、完善评估激励机制等策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模式。这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能促进民族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兼具学科能力和民族文化自信的下一代奠定基础。未来,学校还需结合教育数字化趋势,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助力新模式,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覃艳 .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 [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2(08):78-80.
[2] 李秀莲 . 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J]. 民族教育研究 , 2023(02):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