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潘婕

吴川市第一中学 524500

本文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提出的 " 教—学—评 " 一体化理念为指导,结合人教版(2012年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6 SectionA (3a-3c) 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描述的阅读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的内在统一。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写作评价中存在的主要单一、过分注重结果、反馈笼统等问题,然后基于 " 教学评一体化 " 框架,从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和评价实施三个维度构建了写作教学模型,并以具体单元教学为例展示了实践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将评价贯穿于写作全过程,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与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生主体角色被边缘化,在传统写作教学框架内,学生往往仅局限于完成写作任务,而评价工作则几乎完全由教师来承担。学生缺乏对评价标准的深入了解,对题目要求也缺乏深入探究,这种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显然效率低下。其次,教学过度聚焦于写作成果,众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评价中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的方法,过分强调学生用词、造句和语法的正确性,而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最终成型的作文上。这种评价模式导致学生过于拘泥于语言细节,忽视了语篇的整体构建,从而限制了其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三,评价反馈缺乏具体性,受班级规模、教学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倾向于采用分数或等级这种笼统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从而错过了宝贵的纠错和学习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逐渐忽视这些数字或符号的实际含义,进而对写作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评一体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理念强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的内在统一,将评价镶嵌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与评价、学习与评价不再孤立。在写作教学中实施 " 教学评一体化 ",能够改变传统写作教学中评价与教学脱节的现象,通过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多样化评价工具使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将 " 教学评一体化 " 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具有多重价值。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 " 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评价的反馈,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学评一体化 " 则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将评价贯穿于写作全过程,学生能够在写前拓展思路,筛选写作内容;写中利用思维导图组织素材,参与自主写作;写后积极多元评价,完善作品。

第三,能够保证教学质量,通过评价,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 " 教学评一体化 " 框架下,评价不再是对学习结果的简单判断,而是成为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的有力工具。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评价反馈优化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表:“教学评一体化”与传统写作教学对比

综上所述," 教学评一体化 " 为改革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具体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学情,设计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写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研究背景与对象

本研究选择人教版(2012 年版) ′′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A (3a-3c) 作为实践案例, 话故事《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为阅读内容,学生对此话题 丰富的人物描写语言素材和篇章结构范例,为学生写作 文章中的语言向他人介绍孙悟空 ",这与写作教学 统故事人物(My favoritetraditional Chin 对象, 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实施 " 教学评一体化 " 写作教学 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相当,入学英语成绩无显著差异,由同一位英语教师授 保证 研究的外部效度

这一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学生对本单元中涉及的中国神话传说耳熟能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全面评估 " 教学评一体化 " 写作教学的实施效果。量化研究主要通过前测、后测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写作成绩的变化;质性研究则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教师反思等方式,深入了解" 教学评一体化" 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和师生体验。

五、研究工具包括:

1. 写作测试题:根据单元主题设计 "Describe a character from a Chinese traditional story" 的写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从内容、结构、语言、创意四个维度评价学生作文。

2. 课堂观察表:记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等情况,重点关注评价如何融入教学全过程。

3. 学生访谈提纲:了解学生对" 教学评一体化" 写作教学的感受、收获和

4. 教师反思日志: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分析Unit6 SectionA (3a-3c) 的教学内容和写作潜能;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写作教学方案;制定评价工具和评分标准;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初始写作水平。

2. 实施阶段:在实验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写作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的教学注重将评价贯穿于写作全过程,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工具;开展课堂观察,记录教学过程;收集学生作文和评价资料。3. 后期分析阶段:进行后测,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写作成绩的变化;整理分析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访谈和教师反思资料;总结研究发现,提炼实践策略。

六、教学评一体化写作教学设计框架

基于文献研究和教材分析,本研究构建了Unit6 SectionA (3a-3c)" 教学评一体化" 写作教学设计框架,包括目标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 目标设计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对八年级学生书面表达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了以下写作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 as soon as, unless, so...that 等连词及 how, what, who, why, when, where 等疑问词,描述中国传统故事中的人物;

2. 能够模仿课文结构,从背景、能力、品质三个方面描述人物特征

3. 能够在写作中提供具体细节支撑对人物特征的描述;

4. 能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修改完善作文。

二. 活动设计方面,遵循" 写前- 写中- 写后" 的写作教学过程,将评价融入各环节:1. 写前:通过图片、视频激活背景知识;分析范文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明确评价标准

2. 写中:根据思维导图组织素材;独立写作初稿;使用评价清单进行自评。

3. 写后:开展同伴互评;根据反馈修改作文;教师评价与反馈;优秀作品展示三. 评价设计方面,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工具:

1. 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相结合;

2. 评价工具:设计写作评价量表,包括内容、结构、语言、创意四个维度;

3. 评价反馈:采用 " 三明治反馈法 "(肯定优点 - 指出不足 - 提出建议),

表:Unit6 写作教学评价量表

这一教学设计框架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有机统一,确保学生在明确标准的前提下开展写作实践,在多元评价中获得及时反馈,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七、研究发现

本研究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6 SectionA (3a-3c) 为例,探讨了 " 教学评一体化 " 理念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 教学评一体化 " 写作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写作成绩。调查数据显示,实验班在后测中的写作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 8.8 分,且在内容充实度和结构连贯性两个维度进步尤为明显。这表明将评价贯穿写作全过程、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次,该模式对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元认知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质性分析发现,通过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写作过程,形成了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高效的学习策略。

第三,研究验证了 " 教学评一体化 " 框架下目标、活动、评价三位一体的设计有效性。Unit6 的教学实践表明,当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致、评价活动与学习活动交融时,教学效果最佳。这种一致性使学生清楚知道 " 学什么 "、" 如何学 " 和 " 学得怎样 ",减少了学习盲目性。

最后,研究也揭示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如时间压力、能力差异、标准细化等问题。这些挑战并非否定 " 教学评一体化 " 的价值,而是提示我们需要更灵活、更分层的实施策略,使这一理念能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落地生根。

八、教学建议

基于研究发现,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 转变评价观念,从”评判者”变为”促进者”。教师应树立”评价为学习服务”的理念,将评价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而非教学结束后的附加环节。具体可采取写前分析标准、写中即时反馈、写后引导反思等策略。

2. 开发具体可行的评价工具。针对不同写作题材(如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设计差异化的评价量表,量表中既要有全面维度(内容、结构、语言等),也要有本单元重点训练的专项指标(如 Unit6 可突出”人物特征描写的具体性”)。

3. 采用差异化评价策略。针对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分层指导:对基础薄弱学生,侧重语言准确性的反馈,可使用错误编码系统;对中等学生,关注内容拓展和结构优化;对优秀学生,鼓励创意表达和批判性思维。4. 建设写作学习共同体。通过定期组织作品分享会、建立班级写作公众号、开展互评等活动,营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写作氛围。教师应示范如何提供建设性反馈,培养学生欣赏性思维(先肯定优点再提建议)。

九、研究结果

一 . 量化数据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写作成绩,研究发现 " 教学评一体化 " 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前测数据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写作平均分分别为 68.5 分和 69.2 分,表明两班学生的初始写作水平相当。

经过为期四周的教学实验后,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写作平均分提升至 82.6 分,而对照班为 73.8 分,实验班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表明 " 教学评一体化 " 写作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写作成绩方面效果显著。

进一步分析写作各维度的得分变化发现 结构连贯性两个维度的进步最为明显。在内容方面,实验班学生能够运用更多具体 吒时写道:"Ne Zha has threeheads and six arms, m to fly as fastas lightning." 这样的细节描写在 普遍能够模仿课文结构,从背景、能力、品质三个维度组织文章,段落间使用恰当的 abilities, what makes NeZha truly admirable is his c tak r hi action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班学生在语言准确性方面的进步虽不如内容和结构明显,但语法错误数量减少了约 30%,特别是标点符号和时态使用错误显著减少。这表明将评价贯穿于写作全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关注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但语言能力的提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系统训练。

二 . 质性研究发现

通过对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访谈和教师反思日志的分析,研究发现 " 教学评一体化 " 写作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1. 学生写作动机显著增强。访谈中 85% 的学生表示 " 比以前更喜欢写作了 ",主要原因包括:" 知道老师具体期待什么 "(评价标准明确)、" 同学的建议很有帮助 "(同伴互评)、" 可以不断修改完善 "(形成性评价)。一位学生坦言:" 以前写完作文就交上去等分数,现在会反复看同学和老师的评语,想把作文改得更好。" 这种内在动机的激发,是传统写作教学难以实现的。

2. 学生元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课堂观察发现,随着实验的推进,学生逐渐养成了写作前先思考评价标准、写作中不断自我监控、写作后主动反思修改的习惯。一位学生在反思日志中写道:" 通过自评,我发现自己总是忘记用过渡词,现在写作时会特别注意这一点。" 这种元认知意识的提升,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3. 师生、生生互动质量提高。与传统写作课堂教师单向批改不同," 教学评一体化" 课堂中形成了多元互动网络:教师通过面批与学生个别交流;学生通过互评相互学习;全班通过优秀作品赏析共同提升。教师反思日志指出:" 学生的评价语言从最初的 ' 写得很好 ' 逐渐发展为 ' 第二段的例子可以更具体些 ',评价能力明显提高。" 这种高质量的互动促进了写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4.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实施 " 教学评一体化 " 要求教师深入研究评价标准、精心设计评价活动、及时分析评价数据,这一过程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反思日志显示:" 以前批改作文主要凭感觉,现在会系统分析学生的常见错误,教学更有针对性了。" 同时,教师也面临挑战,如 " 如何平衡评价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 如何帮助基础薄弱学生参与互评 " 等,这些真实的困惑成为教师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总之,本研究证实了 " 教学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