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联动:提升幼儿劳动能力的实践探索
范菲
吴江区盛泽幼儿园
引言:
社会、家庭、幼儿园是幼儿成长与学习的三大重要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教育资源。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时,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的整合,使其形成有效联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乘上时代的东风,开展“互联网 + 教育”实践,实现“线上 - 线下”的优质教育联动。并利用好信息技术,搭建家园合作平台,落实“幼儿园 - 家庭”的有效教育合作,有效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给幼儿们带来积极、正向的发展。
一、明晰提升幼儿劳动能力的重要意义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各个领域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这一切无不是我国的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汗水结晶。教育乃国之大事,需要“从娃娃抓起”。劳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开发智力和培养审美能力,劳动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教师要明晰提升幼儿劳动能力的重要意义,一步一个脚印,引导幼儿们成长成才。
(一)“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提升劳动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一方面,劳动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使其大肌肉与小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该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劳动活动的开展也能够帮助幼儿们释放压力和情绪,增加幼儿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巩固幼儿身心健康,以劳动夯实幼儿们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社会情感萌发向上
劳动成果往往体现于实物之上,像叠被子、扫地等活动,幼儿们就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进行清理和整理。这样一来,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幼儿们会产生极强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这有利于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此外,劳动活动的开展大多需要同伴的协助,幼儿在参与集体劳动的过程中,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理解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这些都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
(三)生活技能强化培养
劳动能力的培养往往意味着幼儿生活技能的习得。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们会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师要根据幼儿们的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循序渐进培养幼儿们的生活技能。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开展如穿衣服、叠被子等基本、简单的劳动活动,当幼儿升入中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时,教师可以加大劳动活动的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收拾餐盘、整理书架等较为复杂的劳动活动。当幼儿升入大班,具备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时,教师可以陪同幼儿进行洗碗、打扫教室等劳动活动。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劳动活动培养幼儿们的生活技能,使之成为“生活的小主人”,独立且自主。
(四)劳动观念夯实筑基
实践出真知,唯有亲身实践才能够获得真实的知识。在过往的教学中,劳动观念的培养往往停留于口头。当幼儿亲身参与劳动时,才能够理解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珍惜和感恩的良好品质。教师要以劳动教育为窗口,在培养幼儿劳动技能的同时,引导幼儿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让幼儿们学会如何用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双线联动”提升幼儿劳动能力的有效策略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幼儿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动态过程,需要来自父母与教师的细心关怀与教育引导。教师要以劳动活动为切入点,应用各类优质的教学理念与策略,推动幼儿们的全面发展。并积极创新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实现“幼儿园- 家庭”、“线上- 线下”的双线联动,有效培养幼儿们的劳动能力。
(一)“线上- 线下”,开展融合教育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变革,“互联网 + 教育”的普及,为幼儿劳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推动幼儿们的全面发展。
1. 教育融合互补
幼儿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是一种结合了传统线下教学与现代线上资源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为幼儿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其中,线上教育更加重视理论知识、教育材料的展示,线下教育则更重视实践操作与情感交流。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两种教学的优势,进行灵活的实践,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例如,在进行“种瓜得瓜”幼儿劳动活动中,教师就进行了“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相关尝试。春天来了,又到了播种的季节,幼儿们商量着要在园内的种植角种上水果,等到收获的时候好好品尝。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要在种植角内种上清甜可口的西瓜。但是怎样才能种好西瓜呢?这就涉及到了幼儿们的知识盲区。教师随即打开多媒体,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播放了相关的科普动画,帮助幼儿们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并进行了内容总结。幼儿们纷纷惊呼道:“原来西瓜是这样长大的!”在完成劳动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种植角”,拿起锄头、水壶等劳动工具,带领幼儿们进行了劳动实践。劳动结束后,望着一个个隆起的小土堆,幼儿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互补。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们开展劳动实践,给幼儿们带来别具一格的劳动体验。
2. 拓展教育形式
线上教学的加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教育限制,使得劳动教育可以发生于幼儿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微课、双师课堂等新颖的教育实践,拓展教育形式,丰富幼儿们的劳动体验,增强幼儿们的劳动技能。
在“我是小小整理师”幼儿劳动活动中,教师就进行了教育形式的拓展,将劳动延伸进幼儿们的生活。通过园内活动,幼儿们了解了整理的基本知识,知道整理应该从颜色、大小、形状等物品的特点入手。基于园内活动的内容,教师制作了“在家整理”的微课,共幼儿们在家学习,引导幼儿们开展生活实践,整理自己的书架、衣柜,实践整理知识,收获宝贵的劳动经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教育形式,让幼儿们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开展劳动实践,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劳动技能。拓宽了幼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3. 转变教师角色
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身份,履行自身的教育责任。在线上的数字化教学中,教师是使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引导者,通过相关教学资源的展示,丰富幼儿们的学习体验。在线下的面对面教学中,脱离了信息技术,教师则成为了幼儿活动的支持者,牢牢关注着幼儿们的兴趣与想法,及时给予幼儿们情感支持。确保幼儿们能够获得积极、正向的劳动体验。
在“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劳动活动中,教师便扮演了“引导者”角色,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幼儿园内“幼儿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教会幼儿如何完成摆桌子、收拾活动材料、打扫教室卫生等一系列劳动活动。随后,教师又转变成了“支持者”角色,鼓励幼儿们自行开展劳动,积累“劳动之星”。在幼儿挥汗如雨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旁耐心观察,记录幼儿们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言语上的表扬和激励。一场活动下来,幼儿们都成为了教师的好帮手,别提有多高兴和自豪了。
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以适应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转变,给予幼儿恰当的引导和支持,提升幼儿们对于劳动活动的获得感、满足感。
(二)“幼儿园- 家庭”,落实家园共育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呵护与细心教导。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迅速、便捷。教师要利用好“幼儿园 - 家庭”这一条教育动线,落实家园共育,使得家庭与幼儿园能够同心协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1. 搭建教育平台
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父母收到“教育内卷”的影响,更加关注幼儿智育的开展,忽视了劳动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这些观念根深蒂固与幼儿家长们的脑海中,阻碍了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开展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搭建优质的教育平台,帮助父母们了解、学习新颖的教学理念,引导父母们在平台上与教师、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教育经验,逐步完善、丰富父母们的教育经验与认识。形成完善的家园共育机制,扫清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障碍,有效提升幼儿们的劳动能力。
2. 进行亲子劳动
作为幼儿教育的“引路人”,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积极与家长取得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通过微信群、短视频等方式,定期更新劳动教育活动信息,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到幼儿的劳动教育之中,从而更好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幼儿们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
例如,在“我的拿手菜”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便进行了亲子劳动活动的创设。在园内活动中,幼儿们了解了西红柿炒鸡蛋、酸辣土豆丝、紫菜鸡蛋汤、猪肝青菜汤等家常小菜的做法。受幼儿园内的设备限制以及安全限制,幼儿们无法在园内开展劳动实践。在与幼儿父母进行沟通后,教师告知了园内劳动活动的具体内容,安排幼儿在家中和父母一起进行“拿手菜”的劳动尝试。有了父母的“一对一”看护,能够较好地保障幼儿的劳动安全。这样有趣的活动形式也激起了幼儿们的活动兴趣与热情。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幼儿们都干劲十足,学会了独属于自己的拿手菜。在实践结束后,家长们也将幼儿们的劳动成果拍摄发送至家长群中,由教师进行收集,进行活动总结。
以亲子劳动为载体,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联动,丰富劳动活动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劳动活动的连续性与一致性,强化幼儿劳动技能的培养与升级。
3. 开展社会实践
前文已经提到,家庭、幼儿园、社会是幼儿成长的三大重要场所。家园共育的开展,使得家庭与幼儿园形成了“教育合力”。在完善家园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社会实践,让幼儿们进入真实的社会进行劳动,积累宝贵的经验与认识。利用好家庭、幼儿园、社会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共同构建一个支持性的劳动环境。让幼儿们真正地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提升幼儿们的劳动技能。
在 4 月 22 日地球环境日来临之际,教师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开展了“绿色家园”幼儿社会劳动活动。由家长朋友们陪同幼儿,一起去往城市的大街小巷,收集地上的垃圾。并在活动的最后,清点幼儿们的垃圾收获,为幼儿们颁发“绿色小卫士”称号。一场活动下来,幼儿们都大呼“好累”,深入了解环卫工人劳动的辛苦,并表示自己以后都不会乱丢垃圾了,要用行动来践行环保。
以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合作,推动社会实践的开展,使得家庭、幼儿园、社会融合为易于幼儿开展劳动实践的优秀成长环境,拓宽幼儿劳动实践的场所。升华劳动的价值,让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学会关爱环境和社会。熔炼幼儿的美好品格,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劳动教育,不仅关注幼儿们的生理成长,更着眼于心理素质与美好品格的养成,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创优创新幼儿教育,落实“线上 - 线下”以及“幼儿园 - 家庭”的双线联动,增进幼儿劳动教育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让劳动完美地融合于幼儿们的学习与生活。未来,教师还将继续围绕着劳动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更多益于幼儿成长的教育实践,让幼儿们与劳动相伴,感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幸福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翟婷婷 .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N]. 山西科技报 , 2024-04-29(A11).
[2] 吴瑶 . 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 [J]. 山西教育 ( 幼教 ), 2024, (04): 38-39.
[3] 康丽春 . 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J]. 山西教育 ( 幼教 ), 2024, (04): 56-57.
[4] 张欣 .“新课标”下幼儿劳动教育如何再升级 [J]. 读写算 , 2024, (12): 116-118.
[5] 江静. 爱上劳动,乐享成长——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思考 [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 2024, (11): 24-25.
[6] 唐俊慧 . 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J]. 新班主任 , 2024, (05): 36-37.
[7] 胡春梅 . 幼儿劳动教育的问题、意义及实施路径 [J]. 教育界 , 2024, (03): 95-97.
[8] 郑倩倩 . 走向生活的幼儿劳动教育——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J]. 读写算 ,2024, (02):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