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黎彬
柳州市民族高中
一、引言
随着新高考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以知识复制和机械训练为主的作业模式已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应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科学素养全面提升。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途径,更是发展能力、培育素养的重要载体。
单元作业作为一种强调整体性与系统性的作业形式,需从单元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设计各课时的作业内容。与传统课时作业相比,单元作业既包含对本课时知识的巩固与完善,也涵盖综合运用多课时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题目。本文以《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单元为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策略,通过构建科学的作业体系,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
二、单元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作业是为达成特定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紧密关联的学习活动。传统上,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旨在巩固与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单元作业是相对于课时作业提出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单元内容,打破章节界限,帮助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知识结构,掌握知识迁移方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设计原则
1. 整体性与合理性原则
单元作业应基于单元目标进行系统设计,突出重难点并全面覆盖目标内容,同时结合学科教学要求的不同学习水平,设计相应层次的作业题目。
2. 科学性原则
题目表述应清晰明确,概念使用科学规范,答题要求具备确定性。设计者需拟定参考答案,并从学生角度审视其清晰性、准确性、逻辑性与完整性,预判学生可能的合理答案。
3. 过程性原则
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作业应关注学习过程的呈现,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教师识别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足与困难。
4. 多样性原则
依据作业功能与目标,设计类型丰富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与实践题等,以满足不同的学习与评价需求。
5. 层次性原则
题目编排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目标要求的递进性;同时应适应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可选择的差异化作业内容。
三、单元作业设计框架与流程
(一)设计要素
设计单元作业中的题目,需要关注以下关键要素:

)设计流程
单元作业设计承接单元教学目标,与学习活动设计相衔接,并作为单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流程包括:
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可检测的表现性目标,提高作业的覆盖性与可操作性。
选题、编题:紧扣作业目标,确保题目的科学性与适切性。
填写题目属性表:按规范标注各项属性,保障作业设计的标准
生成属性汇总表并调整题目:通过汇总与分析属性数据,评估作业目标覆盖与学习水平分布的合理性,并进行相应调整。
(三)属性表设计
单元作业题目属性表示例:


四、物理单元作业设计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以高中物理《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单元为例。该单元作为物理学习的起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并初步形成物理建模的思维方式。
(二)作业目标设计
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将作业目标细化如下:

(三)作业内容示例
示例1 :质点模型作业设计
回顾与整理:估算地球公转周期时,可将其视为质点,这是因为 __。分析 " 奋斗者 " 号潜水器穿越海沟窄缝时能否视为质点?说明理由。
思维与方法:用卫星轨道软件模拟足球" 香蕉球" 轨迹,建立旋转运动模型,分析何时不能视为质点。
实验与实践:对比视频追踪技术记录雄鹰飞行与位移传感器记录高铁运行轨迹,提交分析报告。
评价与反思:“质点模型忽略物体形状,为何反而使研究更严谨?”结合地球公转案例说明。
示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作业设计
回顾与整理:小车纸带实验中, v-t 图像是 线,说明运动性质为
思维与方法:用运动追踪软件分析篮球下落,导出 v-t 数据表,通过线性拟合验
通过线性拟合验证V实验与实践:在自由落体频闪照片中,测量连续三段位移比是否为1:3:5 ?若存在偏差,分析原因。
评价与反思:”实验中v-t 图像略有弯曲,仍可视为匀变速运动",请从误差角度说明合理性。
五、实践成效与反思
本单元作业设计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以下成效::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问题解决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实验探究与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能更好地完成探究性任务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增强,更能把握核心素养导向的设计策略同时,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以下问题需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作业分层策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平衡传统作业与创新作业的比例,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3. 如何建立更科学的作业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六、结论与展望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围绕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构建了分层分类的作业体系,为单元作业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开发更科学的作业评价工具,建立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持续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月芬 .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3] 郭玉英 .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 :56-61.
[4] 郝一波,洪波,赵柯斌. 小学生综合作业的设计研究与实践[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3) :90.
[4] 汤清修 .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D].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2023.12 冲印).
[5] 郝一波,洪波,赵柯斌. 小学生综合作业的设计研究与实践[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3) :
[6] 王小平,钱佩红 . 长期专题作业:促进学生良好发展[J]. 上海教育科研,2003(12) :67.
[7] 倪惠君,靳振伦 . 基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 [J]. 上海教育科研,2009(9) :88.
[8] 张玉峰 .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J]. 物理教师,2019,40(3) :1-5.
[9] 刘东方 .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J]. 教育科学研究,2020(6) :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