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改革“方法论”

作者

陈候胜

湛江市赤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广东湛江 524044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其强调方法是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方能行稳致远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那么,为了实现改革目的,采用哪些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呢?通过对改革历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将改革实施的重要方法和基本过程系统地概括为宣传、学习、调研、计划、领导和总结。

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和转变人的思想观念。

为何要把宣传摆放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首要位置呢?这主要是由改革的特性和宣传的作用所决定的。人作为改革的主体,是决定改革成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改革首要的、关键的就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进而使人的行为更有利于改革;而宣传就是通过传播先进的理念去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所期待的目的。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引导人的行为更有利于改革的要求,这是科学实施改革的第一步。

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改革运动都是以人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以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为先导。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组织一次大朝会,在会上,商鞅与代表旧贵族势力的甘龙、杜挚等大臣围绕着秦国要不要进行大变法进行了激烈充分地辩论,以此方式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拉开了秦国变法的幕序。对中国近代史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戊戌变法”,早在变法前三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就在全国各地创办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 多个,以此大力宣传先进思想,营造改革氛围。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正是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大力宣传,突破“两个凡是”等思想障碍,促进人民思想大解放,才使改革开放的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可见,运用宣传,传播有利于改革知识和信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让更多人知晓改革、支持改革,为改革凝聚更多的共识和力量,为改革顺利推进奠定重要的基础。

学习——提升人的改革能力和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革作为复杂系统的工程,改革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又怎能挑起改革的重担?而学习作为提升人的改革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推进改革须开展系统的学习。一方面,要系统学习改革的理论方法,快速提升改革者的改革能力。胡锦涛指出:“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科学的改革理论指导 , 改革实践难以取得成功。古今中外众多改革者在长期的改革实践探索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创造了丰硕的改革理论方法,这是提升改革者的改革能力和指导改革工作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十分丰富的论述,在“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例如在思想方法上处理好“五个关系”,即“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 等。系统学习领悟这些改革的理论方法,是快速提升人的改革能力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要系统学习认识改革对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把准改革前进的方向。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身规律,如果不去系统学习研究,就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只有通过系统学习研究,全面深刻认清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例如教育改革,改革的对象是教育,因此,作为改革者要对教育的各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把准其中的本质与规律。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共同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在战略方向上就要坚持统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协调改革发展。而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施教者(主要是家长和老师)教和受教者(孩子)学的过程,关键问题在于“怎么教、怎么学”,因此,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让施教者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受教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改革对象各方面的系统学习研究,全面深刻认识其本质与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理清改革的思路,才能科学系统地推进改革。

调研——找准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 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可见,改革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改革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而调研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主要目的是发现事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因此,推进改革必须开展深入调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找准问题,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对改革对象有根本性、整体性影响的问题。维新派先驱梁启超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痛切地说:“变法不变本源,而变枝叶,不变全体,而变一端,非徒无效,只增弊耳”。其强调改革不从根本性和整体性的问题上改,只是添枝加叶式的改良,改革难以成功。改革如果不进行深入调研,就难以发现改革对象的各种问题,就无法系统地提出科学的改革对策,就无法为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回顾改革史,许多重大的改革都以深入的调研为基础。如商鞅变法,商鞅应“求贤令”入秦,随后走遍秦国各地深入调研,收集一手资料,才形成了《强秦九论》,正是这份《强秦九论》成为日后秦国系统变法的“方案”。又如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到农村基层实地调研,准确找到制约当地发展的根本问题,提出“借地渡荒”的改革政策,支持农民包产到户的要求,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找到了一条农民走向温饱之路。可以说,调研是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谋事之基和成事之道。

计划——对改革进行科学系统的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古人千百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只有制定了改革方案,才能明确具体目标和步骤,才能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和行动,才能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使改革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改革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回顾改革史,如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方面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在军事方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这些“法”都是王安石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改革方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每一项重大的改革时都相应出台各种《意见》、《实施方案》等,这充分体现了计划对改革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改革实践也表明,计划是推进改革必不可少的工作,事先有计划,改革的效率就会更高,成功概率就会更大。

领导——保障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只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方案的落实,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不折不扣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笔者在改革实践中体会到,改革中的许多任务,普通人都能完成,甚至能做好,重点和难点在于领导者组织一个什么样的团队落实改革任务和在落实改革任务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决策。可以说,领导者不仅在改革任务(方案)落实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全过程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改革史,那些成功的改革必然会有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正是因为领导者在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通过高瞻远瞩、高效组织、科学决策、敢于担当,带领团队朝着明确的改革目标努力,最终夺取改革的胜利。

对领导的作用,毛泽东曾精辟的概括到 :“领导者的责任 , 归结起来 , 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这里的“出主意”就是决策,改革任务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领导者正是通过科学的决策,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为改革推进指明方向。“用干部”就是选人用人,只有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才能为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动力支撑。春秋时期大改革家管仲被齐恒公拜为宰相后,就建议齐恒公“任用贤能”,随后东郭牙、宁戚等多名才俊被重用,组建成强大的内阁,各施其职,为齐国实施一系列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选人用人是领导者落实改革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成功推进改革的重要基础。

总结——珍惜巩固改革经验成果。

“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实施,事后有总结”,这是社会活动带规律性的要求。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活动,全面深刻地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再强调总结经验的重要性,不断倡导要善于总结经验,正如他所说:“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一定意义上讲,邓小平理论就是邓小平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成果。通过总结经验,将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真理,不断修正错误,是推进改革工作、提升改革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保持改革方针、政策正确性的重要途径。

回顾改革史,如张居正变法,他推行“一条鞭法”时,先是在江浙地区开展试点,将田赋、徭役等合并为货币税,简化征收流程,观察税收效率和民生影响,在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制定更细致的丈量标准和税收细则,逐步在全国推广,短期内增加了财政收入。又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 不管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些伟大的变革都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重要改革举措都经历了先试验、再总结经验、再推广实施的阶段,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建立健全总结经验的长效机制,拓宽总结经验的渠道与方式,让经验真正转化为改革的实际成效,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宣传、学习、调研、计划、领导和总结是系统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和基本过程,是对历史改革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这六大方法既是改革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又贯穿改革的整个过程。

[ 参考文献]

[1] 董振华.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0715/c40531-40277734.html.[2024-07-15].

[2] 李琦. 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重大关系.

https://www.dswxyjy.org.cn/n1/2019/0709/c427758-31222805.html.[2019-07-09]

[3] 段续、唐成卓. 科学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8/content_6968619.htm.[2024-08-15]

[4] 漆侠编. 中国改革史.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

作者简介] 陈候胜(1988.04),男(汉族),人,本科,研究方向:改革理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