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与创新

作者

王春燕

山东省邹平市黄山中学 256200

一、“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的现状审视

“双减”政策实施后,高中数学作业改革有进展,但仍有与“减负提质”相悖问题,需系统解决。其一,作业设计同质化严重、机械训练多。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用“题海战术”,作业多为教材习题重复或照搬教辅,形式常规。如“任意角和弧度制”教学中,作业多是简单换算和定义背诵,缺乏知识探究与应用,增加学生负担,易引发倦怠。其二,作业缺乏情境化与探究性,素养培养不足。“双减”强调素养导向教学转型,但当前作业仍以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为主,忽视数学建模等素养培养。如“数列”教学作业多为机械计算,“立体几何”作业多为刻板证明,缺乏实践操作设计。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设计使学生难将知识与生活关联,无法形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作业优化的核心原则

“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需以“减负提质”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构建以“学生主体、素养导向、情境探究”为核心的原则体系,推动作业从“机械训练”向“深度学习”转型。

以学生为中心是作业优化的根本出发点,需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与学习风格,避免“教师单向设计”的脱离实际。正如王增荣(2024)强调,“作业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而非教师任务的传递”。在“任意角和弧度制”作业设计中,若仅要求学生背诵“终边相同角的集合”,则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若结合“钟表指针旋转 30 分钟”“摩天轮座舱旋转一周”等生活场景,设计“计算分针旋转的角度”“求座舱运动的弧度”等问题,可将抽象概念与学生熟悉的情境关联,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任意角”的定义与“弧度制”的应用价值。这种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让作业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双减”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转型,作业设计需超越“知识记忆”“技能训练”,指向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素养的培养。尹红英(2024)指出,“作业应成为素养落地的重要环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设计“折纸构建正四面体”“用积木搭建长方体”等实践作业,通过操作培养直观想象素养。这种“素养导向”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仅掌握知识,更形成了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探究是提升作业有效性的关键,需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曾艳辉(2025)在“任意角和弧度制”作业中,引入“钟表指针旋转”“摩天轮座舱运动”等场景,设计“计算分针旋转 30 分钟后的角度”“求摩天轮座舱旋转一周的弧度”等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的优势。这种“情境探究”的作业,使数学从“纸上谈兵”变为“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应用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高中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实践路径

针对当前作业“同质化、分层弱、素养淡”的问题,结合“双减”要求与学生认知特点,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作业创新设计。

将数学知识嵌入真实生活场景,设计“问题解决型”作业,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任意角和弧度制”教学中,结合“钟表指针旋转”“摩天轮运动”等学生熟悉的场景,将抽象的“任意角”“弧度制”转化为具体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与“弧度制”的优势;在“数列”教学中,设计“人口增长预测”“房贷还款计算”等真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当地人口数据、房贷利率等信息,构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模型,求解“10 年后人口数量”“每月还款额”等问题,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数学建模的魅力。

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培养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在“数列”教学中,设计“校园绿化中的树木生长”项目: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树木的生长情况,记录树干直径每月的增长数据,构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模型,预测 10 年后树干的直径;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设计“立体几何模型制作”项目: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正四面体、长方体、圆锥等模型,通过折叠、搭建过程,探究“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条件。这种项目式作业,将“被动做题”转化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

四、结语

“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仍存在同质化严重、机械训练过量、情境与探究缺失等问题,与“减负提质”目标相悖。需遵循学生主体、素养导向、情境探究的核心原则,通过真实生活场景嵌入、项目探究等路径优化。此类作业既减轻了学生不必要负担,又培养了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动态平衡,助力高中数学教学向“素养导向”转型,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 曾艳辉 . “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任意角和弧度制课时作业的优化与实施 [J]. 数学之友 , 2025, (01): 61-62.

[2] 尹红英 . “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讨 [J].数理天地 ( 高中版 ), 2024, (07): 99-101.

[3] 王增荣 .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4, (03):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