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为魂,浸润课程建设
肖茜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大江小学校 401321
一、“浪花经典诵读台”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读带读的全校性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为了整体推进思政课程,将思政课程融于日常学习生活,2021 年1 月,由学校教导处牵头,计划在 2020-2021 学年下期在全校开展以“书香满校园,经典润人生”的经典诵读活动,活动利用午间 5 分钟,形式为广播台经典诵读员领读、学生跟读,每周一换,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经典文化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利用广播台诵读经典是学校未尝试过的方式,经验不足,加之跨越小学高、中、低段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也是一大难题,于是在寒假期间,学校收集部分老师与学生意见,将内容定为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文。经典诵读是全校性的活动,自然需要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经典诵读员由学生自荐到班主任处,再由班主任填表推荐于学校,学校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每周的经典诵读员。为了减轻经典诵读员的工作量以及提高经典诵读的质量与效果,学校决定采取先录制后播放的方式,再结合学校“浪花”的校园文化载体,将活动广播台定名为“浪花经典诵读台”。
方案确定,学校便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带领个别学生尝试录制,以固定的30 秒古筝音乐和学生自我介绍词作为开头,接着是诵读部分,加之“知识小课堂”,最后提问“你们记住了吗”加 20 秒左右的固定音乐作为尾声,形成了我校“浪花经典诵读台”的固定模式:音乐 + 介绍词 + 诵读 + 知识小课堂 + 音乐。接下来以我校经典诵读稿本为例,就此模式进行阐释。
第五周经典诵读。书香满校园,经典润人生,大家好,欢迎来到“浪花经典诵读台”,我们是本周的经典诵读员,我是来自六年级二班的 XX,我是六年级二班的 XX,我们分享诵读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介绍词)。诵读《长相思》三遍。知识小课堂: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清词三大家之一,30 岁便英年早逝,其词作选集《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你们记住了吗?
这样的诵读模式既让大家知道了经典诵读员的名字,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诵读、积累两不误,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感受经典背后的故事,体会经典魅力,提升思想境界。
稿本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模式,在具体的录制前,会提前将稿本交给相应的经典诵读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经典诵读员根据自己所长、兴趣,相互商量如何诵读,由谁诵读哪一部分等,录制过程通常比较轻松愉快。最开始的录制采取的是配乐诵读,但由于无法分离音乐和人声,导致后期有些杂音无法处理,效果不够好,于是又开始探索新的录制方案。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单独录制人声,再用“会声会影”这个电脑软件进行音乐和人声的合并,后期合并最然增加了一定的后期工作量,但优势多多,音乐和人声音量可单独调节,人声录制不够完美的地方可以剪辑、调速等处理,也可以根据人声选择、比较多个背景音乐,确定最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并且每周更换音乐,提升“浪花经典诵读台”的音乐美感。前期的录制制作到这里就顺利完成,“浪花经典诵读台”可以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了。
“浪花经典诵读台”每日以 30 秒固定古筝音乐作为开头,为的是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这时班级诵读员打开相应的诵读内容图片,连续播放两周之后,学生们就已形成听到音乐进入教室、放下手中事情,安安静静等待诵读开始的习惯。“书香满校园、经典润人生”的开头词在每日的诵读时刻都会准时响起,经典诵读员悦耳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如果经典诵读员的名字恰好是教室里某位学生所知的,那他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兴奋和骄傲,读得也会特别认真。每日这短短的五分钟,校园里总是书声朗朗,配着优美的音乐,这展示出的是大江小学的“书香满校园”。
经过一学期的推进,我校已完成了14 期浪花经典诵读,分别是《古朗月行》、《弟子规》(节选)、《劝学》(节选)、《大学》(节选)、《长相思》(纳兰性德)、《月下独酌》、《浣溪沙》(晏殊)、《卜算子∙ 咏梅》(陆游)、《如梦令》(李清照)、《五绝∙ 小满》(欧阳修)、《送友人》(李白)、《江南春》(杜牧)、《出塞》(王昌龄)、《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在一学期的实践中,“浪花经典诵读台”已经成为了我校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情感的重要形式,14 期的经典诵读内容,我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浪花经典诵读台”带给学生的不止是每周不同的经典诵读,更多是一种习惯上、意识上了解、感受、喜欢、热爱中华经典文化的一种情感。
经典诵读员是每位学生想发展的方向,是学生们诵读经典、提升经典诵读能力的内驱力之一,低年级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模仿、扮演经典诵读员,中段的学生你追我赶,相互比较着诵读,高年级的学生悄悄练习、提升诵读能力,这都是经典诵读向好的表现。知识小课堂班级互动,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拓展,在游戏中提升对中华经典的感悟、加强对中国文人的了解。全校一起诵读使“浪花经典诵读台”充满热情与活力,浪花们的声音使大江小学的午间时分充满书香,朗朗书声,“浪花经典诵读台”使中华经典响彻校园。
现在大江小学的午间课前五分钟,是属于“浪花经典诵读台”的时间,也是属于全校孩子的时间,在这五分钟里,学生们感受着不同时代的经典魅力,感受着不同文人的气节,感受着不同的高洁品质,一次经典诵读,就是对中华经典文化一次诚挚的赞美和认同。洪亮的声音、稚嫩的声音、有力的声音一起诵读,浪花学子将经典传唱,让书香充满了校园,让经典润泽了学生的心灵与人生。
二、价值分析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中华文化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经典国学、诗文中的积极思想和人物,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为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基。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往往自然而然地就会尊师长、爱幼小、懂礼貌、讲礼仪,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个人修养,“首孝悌,次谨信”的生活准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贞不屈,“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处事告诫等等,通过“浪花经典诵读台”悄悄地影响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精神风貌,将经典文化中的仁爱、宽容、诚信、孝悌、进去、自强等人生态度注入学生的灵魂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塑造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