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学生社团参与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熙若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100

引言

高等教育普及和校园文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社团类型越来越丰富,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其类型上来分析,大学生社团包括了文化体育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志愿公益类等不同的类别和领域,大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大学生参与社团还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但因大学生参与社团的深度、广度有所差异和不同,再加上学生参与社团时间、频次各不相同,以及类型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等各不相同,使得社团对大学生们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本次研究就大学生社团参与对其社会情感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究。

一、大学生社团参与对其社会情感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社会参与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因素的影响

社会情感能力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之中形成的理解、感知、表达、管理自身情感,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应对社会挑战的各种不同能力的总和,包括了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大学生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社会交往环境,并在活动参与中对学生们的社会情感能力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1]。

首先,学生参与社团对学生情绪管理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比如,组织活动不顺畅,失败,和社团中成员发生矛盾等等,这些经历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而学生在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中可以掌握情绪调节控制的方法,从而改变自我心态和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其次,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社团中会遇到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而学生们在参与社团活动时需要和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合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学会怎样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另外,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很多社团活动都需要各个成员进行分工与合作,在相互配合中共同完成。而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自己优势价值,以及和他人协作解决团队矛盾和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过程 [2]。

此外,在责任感能力方面;社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不管是普通成员还是负责人等等都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们可以逐渐养成负责人的态度,认识到自己行为对社团和他人的影响。

最后,在抗压能力方面;社团活动中往往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并且还有可能发生一些突发情况,这对于学生们的抗压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在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会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应对这些压力来提高学生们的抗压能力

(二)对学生就业竞争力能力的影响

大学生参与社团不仅会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产生影响,也会对其就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不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社会情感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大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如繁重的工作任务,同事之间的矛盾,领导的批评等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面临各种不良情绪时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被负面情绪所影响,从而更加高效完成工作任务,获得企业认可 [3]。

其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让大学生在同事、领导、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并且良好的交往能力还可以提高工作中的沟通交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另外,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企业员工必须要具备的重要能力。现代企业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协作、配合完成。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快速融入团队中,并和团队建立密切的配合关系,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具备较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受欢迎,更具竞争力。

此外,较强的责任感可以助力学生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因此,企业更愿意雇佣有责任感的员工,因为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减少企业管理成本和风险。

最后,较强的抗压能力可以使得学生在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积极的态度,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工作压力中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从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结语

大学生社团参与对其社会情感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其情绪管理能力、人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和抗压能力等社会情感能力,而这些社会情感能力又是大学生就业竞争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校、社团需要优化社团参与环境,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助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徐泽睿 . 自我决定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12):176-179.

[2] 胡施施 , 黄汉 . 大学生社团参与动机与社团凝聚力关系研究——基于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J]. 科学咨询 ,2024(5):186-189.

[3] 代佳敏 .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就业 ,2025(3):86-88.

作者简介:张熙若,1990 年8 月4 日,女,汉族,辽宁省抚顺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