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精神为引领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秦澜
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管理办公室(中共泾县县委党校) 安徽省宣城市 242500
一、筑牢思想根基:深刻把握斗争精神核心要义
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绝非非盲目冲动,而是秉持坚定党性、捍卫党纪、践行为民初心的科学实践与意志彰显。
敢于斗争,体现的是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与自我革命的无畏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首要的是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向一切脱离群众、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亮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凛然正气,面对沉疴积弊,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坚决破除“好人主义”和“圈子文化”。没有这种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八项规定就容易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是以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坚定立场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才赢得了党心民心。
善于斗争,则强调精准施策的治理智慧与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斗争不是目的,解决问题、巩固堤坝才是根本。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策略,注重源头治理和制度防范。这要求我们精准识别“四风”的新动向新表现,比如“快递送礼”、“隔空收款”、变相公款旅游、过度留痕等,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防微杜渐;更要充分把握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坚持常抓不懈、露头就打,积小胜为大胜,直至化风成俗。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将其贯穿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是应对作风领域风险挑战的锐利武器,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选择,更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保障。
二、深化实践路径:以系统思维推动常态长效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必须在斗争精神引领下,抓住关键环节,运用系统思维,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一)高擎纪律利剑,强化刚性约束与制度保障
纪律严明是党的生命线,也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斗争精神的最有力武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强有力的执行则必须以健全的法规体系与严格的约束机制为支撑。为此,必须持续推进党章党规党纪的系统性教育,特别是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配套实施细则的深入学习与精准解读,用好反面教材剖析“四风”危害,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对顶风违纪行为“零容忍”;紧盯“关键少数”,从严惩处领导干部违纪问题,让铁规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强化对腐败行为的遏制效果。同时,必须将制度建设作为巩固成果、实现长效的核心支撑。 针对“四风”问题顽固多变的特点,必须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密切跟踪研判,及时动态修订完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婚丧喜庆操办、差旅费、津补贴发放等关键领域的制度规定。要着力填补空白、细化界限,提升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操作性。唯有构建层次清晰、要素协同、运作有效且具备实践指导性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才能扎紧“不能腐”的坚固笼子,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落实提供根本保障。
(二)坚持系统施治,构建常态长效监督格局
作风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协同发力。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主体责任,特别是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专注履行监督这一核心职责,持续深化常态化监督工作,聚焦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创新运用大数据筛查、交叉互查等手段提高监督工作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促进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深度融合,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合力,让“四风”无处遁形。要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作风建设始终,在问题预防预警、精准发现、快速查处、彻底整改、深化治理等各个环节形成有效闭环,着力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机制和管理体系,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三)站稳人民立场,将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1] 因此,必须把人民立场作为斗争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整治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反映强烈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下大力气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不必要的负担,从而把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及解决现实问题之中。要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路径,优化升级网络举报平台、举报电话等载体,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举报受理和反馈机制,严格落实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充分推动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监督。要坚持定期公开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并公布违规细节与问责结果,让人民群众直观体察到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就在身边,不断赢得信任、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四)弘扬时代清风,厚植廉洁文化沃土
优良作风需要健康文化的滋养。要深入传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积极选树、广泛宣传勤廉兼优、作风过硬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向上向善。要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习俗,努力培育积极健康、蓬勃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党内政治文化和全社会文明风尚。通过持之以恒的思想浸润、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使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外在的纪律约束,逐步内化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最终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语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化风成俗,是一场关乎党心民心的作风攻坚持久战。斗争精神作为破题之钥,要求以“敢于斗争”的政治勇气向沉疴积弊亮剑,以“善于斗争”的治理智慧精准纠治隐形变异问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深化实践路径:通过高擎纪律利剑强化刚性约束,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坚持系统施治贯通监督合力,构建全周期管理格局;站稳人民立场聚焦群众痛点,以基层减负实效赢得民心;弘扬时代清风厚植廉洁文化,推动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将斗争精神深度融入作风建设各环节,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实现常态长效,方能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高度自觉,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不可摧的作风屏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著作选读 , 第 2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23.
作者简介:秦澜(1999.8.3),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本科学历。课题名称:以斗争精神为引领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课题编号:XCDXQTB2514课题来源:本文系 2025 年度宣城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