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教改探索与研究
周杨
湖南城市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1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正在推行产业升级和转型,我国的制造体系正在从“制造”迈向“智造”。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因为具有模块化结构、原理简单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到核心大脑控制作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类工业生产系统中。
为应对产业升级转型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对应的调整,《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也是如此。《电气控制与 PLC》是一门实践能力非常强的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工业现场的实践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 PLC 程序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工作中而言,仍然长期存在一些固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对《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且富有研究意义。
2 目前存在问题
在目前《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具体如下:
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分配不均。在教学课程中,大部分高校将过多教学课时放在理论教学,而轻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电气控制与 PLC》是一门对学生的操作性与实验性有着极高要求的学科,过于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导致未能培养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1]。
2. 教学内容与工业现场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在大部门高校进行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教材以及 PLC 型号为西门子 s7-200 系列,这款 PLC 是 21世纪初设计,目前西门子公司已经停产,且国内大部分新型工业生产均已淘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行,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不断更新迭代。但是,我们使用的设备和教材还停留着 20 年前的水平,导致学生毕业与实际生产严重不符,难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3. 考核方式不合理。《电气控制与 PLC》在大部分高校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但忽略了实践能力的考核。从而忽视对学生真正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改革与措施
针对文章第二节中三大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建议,具体如下:
1. 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和实践轻重不分问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要加强教师专业素质,需要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给与一线教师参观和学习一线工业现场,在现场不断的学习先进技术从
而反哺课堂教学。
2. 加强优秀先进教材及设备引入。学校要加大教材的修订和引入,通过去同类高校优秀 PLC 课程进行实地考察,对他们使用的教材进行研究。同时,学校组织专业小组对教材进行研究,并投入资金对设备进行更新。
3. 积极推动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呆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电气控制与 PLC》这门课程,学校可以考虑将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各占最终考核成绩一定比例;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注意考核的公平性;此外,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比重,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课时,加大实践操作在平时分中的比重,进而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
4 结语
近年来,针对《电气控制与 PLC》这门课程的改革探索是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但是在这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校和任课教师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在教学上作出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完善课程知识体系;同时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来适应现代企业高品质现代化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夏文鹤 , 杨青 , 秦连升 .“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3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