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路径探索

作者

邓麦生

遂溪县草潭镇天德小学 广东湛江 52438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地理、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德育工作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德育生活化作为一种创新的德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生活化德育强调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倡导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这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校长的视角出发,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农村小学中实施德育生活化,以期为德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策略。

二、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2.1 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德育生活化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强调学生通过与生活情境的互动,来学习和内化道德规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德育应当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道德价值。人本主义教育则注重学生个性和主体性,认为教育应当关照学生的生活背景,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获得道德经验和成长。

2.2 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方法

实施德育生活化需要通过课程整合、社会实践和师资培训等多途径进行。首先,校长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学校应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社会责任。最后,教师培训至关重要,校长应帮助教师提升德育教学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课堂内外传递正面的道德价值。

2.3 德育生活化的农村小学实施策略

农村小学的德育生活化实施面临资源有限、社会经验匮乏等挑战。校长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乡村劳动、学习农耕文化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劳动精神、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与社区合作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以通过共同举办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校长在德育生活化中的作用与责任

3.1 校长作为德育工作引领者的角色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其在德育生活化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方向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德育生活化的推动过程中,校长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德育目标和策略,确保德育工作与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其次,校长要通过全员培训和资源整合,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使全体教师都能成为德育的实践者。最后,校长需要通过优化学校的管理体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德育实施的环境。例如,建立与家庭和社区的紧密联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德育的良好氛围。

3.2 校长在德育课程改革中的引导作用

德育课程的改革是实现德育生活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校长应当在课程改革中扮演重要的引导角色。首先,校长需要通过课程设计与创新,将德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中,形成跨学科的德育课程体系。其次,校长可以倡导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如道德讲座、文化节、环保活动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和情感认同。此外,校长还应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灵活设计符合实际的德育活动,使德育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产生实际效果。

3.3 校长在德育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氛围的营造对于德育生活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校长应当通过各种措施,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德育成长的环境。首先,校长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设立道德榜样、设立奖惩机制等方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其次,校长需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爱心义卖、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社会责任。最后,校长要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

方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德育生活化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资源短缺对德育生活化的制约

在农村小学,资源短缺是德育生活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不足,影响了德育活动的开展。对此,校长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可以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赠等渠道,为学校的德育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校长还可以通过校际合作、教师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教学能力。

4.2 学生家庭背景单一带来的困难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背景普遍较为单一,父母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验相对较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德育影响有限。因此,如何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成为德育生活化的重要课题。校长可以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提升家长的德育意识。同时,学校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通过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社会经验。

4.3 德育实践评价体系的缺乏

目前,农村小学在德育实践中普遍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德育工作难以量化和持续改进。校长应当关注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的德育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学生的德育表现、家长的反馈、社会实践的成果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德育成长。此外,校长应定期组织德育工作总结和交流会,不断反思和改进德育策略,确保德育工作长期有效。

五、结论

德育生活化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校长在德育生活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策划、有效的实施和全面的评价,能够为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必定能够在生活化的路径上取得显著进展,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璐 .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 [J]. 新智慧 ,2024,(31):63-65.

[2] 莫晓雯 . 探讨如何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 广东省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冈镇中心小学 ;,2023:922-925.

[3] 郑 欣 . 浅 谈 农 村 小 学 德 育 生 活 化 教 学 现 状 [J]. 读 写算 ,202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