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澳合作办学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作者

李颖 张光华 李梦瑶 陈晓君 闫瑞 赵楚玥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8

1 引言

2017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9 年 10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强调在教育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2022 年 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正式提出“大思政”的概念,对思政教育范式进行拓展和深化。是经教育部批准于 2019 年 5 月 21 日设立的河北省属高校首所理工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四个本科专业,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信息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实行中英双语教学,配备教学设施。

传统程序设计课程以“语法为中心”,学生缺乏工程视角;澳联大中外合作培养突出“应用型 + 国际化”。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澳联大大一学位课,是学生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案例驱动、项目导向、线上线下混合”的特色模式。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建立丰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 课程改革与实践

2.1 改革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建立知识、能力、素养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立教学案例库、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挖掘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以计算思维训练为导向,以经典问题解决为驱动,以数字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综合项目实践为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2.2 更新课程内容

注重课程建设模式创新 , 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与结构体、函数、指针、编译预处理、文件等多个单元,提升育人实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使命担当。

2.3 改革教学方法

知识与思政板块对接,课程思政有宽度。围绕本课程思政目标,确立模块化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将课程思政与知识相结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找到落脚点。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让课程思政有素材,思政实施有基础。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课前完成知识学习,课上实现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基于 OBE 进行 BOPPPS 教学,AI 赋能教学,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进行线上线下参与式学习。

2.4 建立课程资源

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前 - 课中 - 课后,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置课程思政资源,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案例库、课程思政教案、课件、题库等,例如以 C 语言程序设计“循环语句”在网络信号校验、卫星通信、中国空间站通信等高新技术中的大量应用为例,引导学生就 5G 网络信息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大数据在国家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北斗导航卫星的战略功能等进行讨论并深入思考,结合程序设计文献资料,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工程伦理等,提高计算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5 改革教学评价

依托 MOOC 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构建形成性评价、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维度评价(情感 + 态度 + 思维 + 行为)、多主体评价(教师 + 学生自评 + 互评)、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与结果为一体、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 , 多元主体实施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课程学习目标,优化课程考核模式,过程性考核 (40%) 和总结性考核 (60%) 相结合,对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完成的活动、讨论、测试、实验、作业、项目成果等进行过程性考核,使用PTA 考试系统进行总结性考核。

2.6 研教结合,赛教融合

进行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一类竞赛 -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多项,赛教融合效果显著。

2.7 示范辐射应用

C 语言程序设计英文课程上线超星学习通,已开课 6 期,有多所高校教师引用课程。近几年主讲学校多期教学设计工作坊、高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工作坊等 ,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教师学习;在学校课程思政论坛,作为分论坛组长主讲高校计算机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起到很好地示范辐射作用。

3 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基于 OBE 理念,立德树人,在 C 语言程序设计双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全过程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进行 BOPPPS 有效教学设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实现课前- 课中- 课后融入课程思政;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校内外同行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了育人协同效应,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高,评教结果优秀,形成“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闭环,通过双语教学、课程思政、项目驱动、智能评测的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新范式,显著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 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 的 意 见 》[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 教育部 .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意 见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3] 教 育 部 . 关 于 印 发《 全 面 推 进“ 大 思 政 课 ” 建 设 的工 作 方 案 》 的 通 知[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4] 林远山 , 于红 , 王芳 , 赵城钰 , 奚海波,陶冶 .“大思政”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以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J]. 软件导刊 .2025(7):215-220.

[5] 周燕 , 周月霞 , 曾凡智 , 林冬梅 , 牛菓 , 刘翔宇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探索 [J]. 计算机教育,2024(10):82-88.

[6] 王美 , 刘宏伟 . 中外合作办学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23(12):115-119.

[7] 蒋最敏,李琲琲,徐珂 . 试论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中“国家意识”的塑造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3):25-30.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3GJJG209)

作者简介:李颖(1974-),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