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视域简析小学体育“障碍跑”教学方法
孙利青
合肥市曙宏小学 安徽合肥 230022
一、融入多学科的知识,拓展学生认知视野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教师要明确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跨学科视域下,教师组织与实施小学体育“障碍跑”的教学,需要准备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将体育与多学科内容融合,让学生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更深刻与完整地认知这项运动 [1]。
对于“障碍跑”的教学,首先教师先融入数学中的测量知识,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学生要运用皮尺等工具测量操场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得到:弯道半径是 16.7 米,直道长度是 46.8 米,总周长是200 米,分道宽度是 1.25 米,设有 4 条分道。这样能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能方便学生参与障碍跑的运动。在直道中加入跨桩、栏架、体操垫、高板等障碍物。在测量中,各组学生通过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与技巧,直观认识距离,能够熟悉宽度,为后续的跨越做好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跨越方法。
教师讲解相关科学的知识,如在跨越高障碍物的过程前,引入力学相关知识:通过助跑能够获得动能,跨栏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栏间利用惯性保持运动,蹬地摩擦力提供向前动力,身体前倾减小空气阻力。学生理解了跨越障碍物原理,便于更好跨越障碍物。为让学生直观理解,教师制作动画分解助跑、跨栏动作,标注发力点与重心变化;用慢放、对比动画展示错误动作,配语音提示,助学生直观理解并模仿。学生可以在运动中更好运用自身力量,更好跨越障碍物。
二、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基于新课标的指导,教师还要注重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课程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对于“障碍跑”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模拟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特定场景中自由穿梭,能够提高“障碍跑”运动的兴趣,打好运动的基础 [2]。
例如,教师可以先在操场上布置各类森林场景的模拟障碍物,先创设“探秘森林”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加强合作:用支撑杆作为树木,用废旧轮胎搭建“山洞”,用体操垫铺成“沼泽地带”,用跳绳悬挂的藤蔓”。教师可以讲述森林探秘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之后再让学生穿越这些障碍,寻找重点的“宝藏”。这样的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火灾逃生”的情境,通过在场地上设置模拟火灾现场障碍物,比如运用干冰等模拟烟雾,运用泡沫板搭建倒塌的墙壁。教师为学生讲解在火灾中逃生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之后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参与障碍跑,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提高快速安全撤离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障碍跑”训练的效果。
三、组织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明确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因此在小学体育“障碍跑”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和组织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 5 人左右,引领学生分组参与“障碍跑”,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例如,教师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准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障碍物,包括栏架、竹竿、跳绳、体操垫等,将其分发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要通过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意设计一条障碍跑的跑道。在设计过程中,各组学生通过充分沟通,考虑不同障碍物的难度级别与摆放的位置,结合自身与其他成员的能力情况设置。有的小组将栏架设置在跑道中间,作为需要跨越的障碍;有的小组用跳绳编织成网状,作为需要钻过的障碍。在障碍跑竞赛过程中,各组成员可以通过接力方式,依次完成各项任务,最后计算各个小组的总用时。学生通过参与这项活动,能够相互支持与互相鼓励,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还要运用各项信息技术工具实施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更好提升“障碍跑”的教学效率 [3]。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先在课堂上播放我国知名运动员或教练员讲解障碍跑比赛的视频,在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视频中运动员的起跑姿势、跨越障碍动作技巧、冲刺阶段的发力方式。这样学生可以直观认识“障碍跑”,更好激发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参与“障碍跑”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手机记录学生的练习过程,并在课堂上播放出来,指导学生观察自己与同学的动作,找出其中的问题,积极地参与交流与探讨,提出针对性改进的方案。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 Keep软件等工具,借助智能手环等参与练习。这样学生能更好了解自己的跑步速度、距离、心率、血氧饱和度、完成时间等数据。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数据的情况,为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便学生更好提高“障碍跑”的能力。
五、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在跨学科教学视域下,教师还要创新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在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还要观察和测试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或者获得的相关学科素养。教师通过融入多元要素过程性评价,引领学生自评与互评,做好针对性反馈,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例如,针对障碍跑道的设置环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合理测量障碍物的距离,能否运用科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力学原理的障碍。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若学生能将多学科知识运用在“障碍跑”的学习与训练中,教师给予相应的表扬、奖励、计分等。教师还要融合团队协作能力、学习与锻炼态度、创新能力等要素,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引领学生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为其推送针对性资源与指导建议,以此完善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体育“障碍跑”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与丰富的体育学习体验。教师通过落实以上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提高学生“障碍跑”的技能水平,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跨学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还要继续探究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推动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谭姣 .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体育”障碍跑”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2):107-109.
[2] 王生德 .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探析——以三年级”障碍跑”为例 [J]. 新智慧 , 2024(8):89-90.
[3] 吴明 . 小学体育跨学科单元教学的实践与策略——以三年级《障碍跑》为例 [J]. 体育教学 , 2023, 43(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