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思考
罗澄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第四小学 341800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足球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足球运动蕴含着丰富的元素,通过与多个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足球运动的奥秘,这种融合也让足球教学成为一个多维度的育人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基于新教育理念,探究如何将小学足球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以此打破传统教学壁垒,让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最终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一、探究学科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
学科融合是指两门及以上学科理论、技术或知识相互渗透、交融与互补,它强调对相关学科的深入了解,倡导以系统思维审视问题,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学科融合的本质并非学科之间的表面关联,而是学科知识的深度交融。在这种融合过程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还可以提升其知识整合与汇总能力;同时也能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手段,充分增强学科知识的吸引力。
(二)探究学科融合在建设校园足球文化中的意义
学校教育常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致力于推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肩负着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既要彰显“体冶”的育人价值,更要凸显“人冶”的教育内核。在校园足球教育领域,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可实现多重育人效能:其一,借助跨学科整合,能将学生碎片化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全面化,促使知识真正内化为个体素养;其二,以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内容为切入点,可有效激发其对足球相关学科的学习热情,形成“1+1 > 2”的良性互动格局,进而改变校园足球相关主体对足球运动价值认知不足的现状;其三,通过多学科视角交叉分析,能深入挖掘足球运动蕴含的精神内涵,并从不同学科维度将其更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将学科交叉融合作为重要路径,把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可以让足球运动的内容与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1]。
二、浅谈足球教学和其他学科融合的具体思路
(一)语文:把握温度,探索“足”迹
足球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不仅能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绿茵场的活力与文字世界的深邃中架起桥梁,更能以足球为载体激活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让语文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足球也不只是场上的奔跑,而是让学生在踢足球时带着文字的温度,在学语文时怀揣运动的激情,真正实现学科间的协同育人 [2]。
在阅读与理解模块,我们可结合足球赛事报道开展新闻阅读训练。例如,让学生精读世界杯经典战报,分析报道中“绝杀”“逆转”等动词的精准运用,体会记者如何通过场景描写传递比赛的紧张感。在解读文字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提升语感,又能深化对足球战术细节的理解。此外,还可引入足球题材的文章,以绘本《长大干什么・足球运动员》为教学载体,可带领学生沉浸式走进主人公的成长世界:孩子们将跟随书页中主人公的脚步,从初识足球的懵懂少年,到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追梦人,再到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一步步感受足球运动员成长路上的欢笑与泪水、挑战与蜕变,在故事的推进中直观了解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轨迹。在认识足球装备的环节,可结合绘本中主人公使用装备的场景,同步展示护腿板、足球鞋、守门员手套等实物图片:当翻到主人公穿戴护腿板的插画时,引导学生观察护腿板的形状与材质,结合文字说明理解其防护功能;看到主人公穿着足球鞋奔跑的画面时,通过文字描述配合图片中鞋钉的特写,让学生明白足球鞋如何提升运动稳定性。这种图文结合、故事牵引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具象化的场景中扎实掌握足球装备的功能知识。
写作训练则可与足球实践深度绑定。在班级足球赛后,组织学生撰写赛事记叙文,要求运用“场面描写”“动作细节”等写作技巧,比如“小明带球时突然变向,对方后卫重心偏移的瞬间,他已如泥鳅般滑过防线”,让学生在记录比赛的过程中锤炼观察力与表达力。还能开展足球主题写作,引导学生引用古语或名人名言佐证自己的观点,既强化了逻辑思辨能力,又加深了对足球精神的思考。
口语交际环节可设计足球主题演讲或辩论,例如,举办“足球场上的体育精神”演讲比赛,学生需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球员逆境翻盘的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感悟坚韧不拔的品质。辩论活动则可围绕“校园足球应重竞技还是重参与”展开,双方引用俗语或奥林匹克格言进行交锋,让语言表达与足球理念相互滋养。
(二)数学:推进认知,体现逻辑
足球教学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鲜活的足球场景中变得可感可触,同时也能借助数学思维让学生更理性地理解足球运动。
在场地与规则认知环节,数学知识能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足球运动的空间概念。例如,讲解足球场的尺寸时,可结合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标准足球场长度 90~120 米,宽度45~90 米,让学生分组计算不同尺寸球场的周长和面积,并对比学校操场的尺寸,在计算过程中加深对场地大小的感知。此外,罚球区、禁区的尺寸也可作为实例,比如罚球弧是以罚球点为圆心、9.15 米为半径的圆弧,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罚球时对方球员要站在9.15米以外”,通过圆的半径概念理解这一规则背后的公平性设计——确保进攻方有足够的射门空间,同时防止防守方过近干扰。
数据统计与分析也是两者融合的重要切入点,能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在班级足球赛中,可让学生担任“数据分析师”,记录球员的传球成功率、射门次数与进球数等数据。比如,某球员在一场比赛中传球 30 次,成功 24 次,学生通过计算 24÷30×100%=80% ,得出其传球成功率,再对比不同球员的数据,分析“为什么 A 球员的传球成功率高于 B 球员”,进而关联到传球角度、力度等因素,让百分数的计算不再是纸上谈兵。在讲解平均数时,可统计一支球队五场比赛的进球数(如3、2、5、1、4),让学生计算场均进球数(3+2+5+1+4)÷5=3,并分析进球数的波动情况,理解平均数在反映整体水平中的作用。
战术分析环节,几何知识则能帮助学生拆解足球战术的逻辑,如讲解“二过一”战术时,可画出两名进攻球员与一名防守球员的位置关系图,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说明为何两名队友保持适当距离(如形成边长 10~15 米的三角形)时,传球路线更难被防守方截断;在分析射门角度时,可借助角的概念:当进攻球员在禁区左侧持球时,球门的两个门柱与球员位置形成一个角度,让学生测量不同位置的射门角度大小,理解“为什么在禁区中路射门角度更大”,从而明白战术中“拉扯防线创造射门角度”的数学原理。
(三)英语:了解球星,增强热爱
足球教学与英语学科的融合既能让学生在熟悉的足球场景中自然习得英语知识,又能借助英语工具拓宽对足球文化的认知边界。课堂伊始,可以用节奏明快的足球主题歌曲视频点燃学生们的热情,而屏幕上闪现的国际球星身影和各国国旗图案与“goal”“champion”等核心词汇交相辉映,在视听融合中自然开启了词汇学习环节。紧接着,教师巧妙融入“sb.is from... He is good at...”等基础句式,引导学生结合刚掌握的词汇,尝试用英语介绍自己心仪的球星——有的学生兴奋地描述 “Messi is from Argentina. He is good atdribbling”,有的则自豪地说 “Ronaldo is from Portugal. He is good at shooting”,在表达中完成了从词汇到句式的初步衔接。然后,当学生们还沉浸在对国际巨星的讨论中时,教师顺势将话题引向“我们身边的足球明星”,这一迁移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他们纷纷挑选出班级或校园里的足球小将,化身为创意设计师,为同伴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足球明星卡片”—— 有的在卡片上画上队友射门的飒爽英姿,标注“Li Ming is from Class 3.He runs very fast”;有的则写下“Zhang Wei is our goalkeeper. He catches the ballwell”,字里行间满是对身边伙伴的认可。在展示环节,学生们手持自制卡片,用目标语言自信地讲述着身边“球星”的故事,课堂俨然成了充满活力的“足球明星发布会”,这节英语课不仅实现了从词汇积累到句式运用的稳步提升,更完成了从崇拜远方偶像到发现身边闪光的温暖蜕变,让语言学习在真实的情感表达中落地生根,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3]。
(四)科学:发现科学,探索奥秘
足球教学与科学学科的融合,能让学生在奔跑、传球、射门的过程中,直观感受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借助科学探究的方法,深入理解足球运动的本质规律。
在物理知识的融入上,足球运动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力学原理。比如讲解踢球动作时,可引导学生探究“力的三要素”对球的运动状态的影响:用脚内侧踢球(inside-foot kick)时,力的作用点在球的中部,球会平稳地向前滚动;而用脚背正面踢球(instepkick)时,力的作用点靠下,球会向上飞行,形成一定的弧线,这就是“抛物线运动”在足球中的体现。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度、角度踢球,观察球的飞行轨迹,并记录数据,分析“力度越大,球飞行得越远;角度适当,球能绕过防守队员”等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此外,守门员扑球时的“缓冲动作”也蕴含着物理知识,当守门员接住高速飞来的足球时,会顺势将手臂向后引,通过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来减小球对手臂的冲击力,学生在模拟守门员扑球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
生物学科的融合则能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与人体机能的密切关系。在进行体能训练前,可讲解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工作原理:踢球时,腿部的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肌肉收缩发力,带动骨骼运动,完成踢球动作;跑步时,心肺功能会随之增强,心脏跳动加快以输送更多氧气,肺部呼吸加深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安静时和运动后的脉搏、呼吸次数,对比数据变化,理解“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的科学结论。同时,还可以介绍足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比如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是因为热身能使肌肉温度升高、柔韧性增强,减少肌肉拉伤的风险,这涉及生物学中“肌肉的特性”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后,能更科学地进行足球运动,保护自己的身体。
化学知识在足球教学中也有其用武之地,主要体现在对足球装备材料的探究上。足球的材质从早期的皮革发展到现在的合成材料,其中就蕴含着化学的进步。教师可以展示不同材质的足球,让学生观察其质感、弹性等特点,并讲解合成材料(如聚氨酯)的化学性质,说明其具有耐磨、防水、弹性好等优点,更适合在各种场地进行足球运动。护腿板的材料也值得探究,现在的护腿板多采用轻质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在受到撞击时吸收能量,保护腿部骨骼,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材料的化学特性,能明白科技进步对足球运动的推动作用。此外,运动饮料的成分也是一个很好的融合点,运动后人体会流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运动饮料中含有这些成分,能帮助人体快速恢复体能,学生在学习化学中“溶液”“电解质”等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科学补水,真正实现了足球教学与科学学科的协同育人 [4]。
(五)道法:“锋”耀课堂,引领方向
榜样精神如何融入校园日常,在学生心中激起持久回响?《学先锋做先锋》课堂以别出心裁的设计给出了答案,让抽象的精神品质变得可感可触。课堂可通过三大情境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沉浸式感悟先锋力量:“时代先锋影院”环节,学生在光影交织中重温先锋人物的感人事迹“先锋故事分享会”上,大家争相讲述心中榜样的故事,在言语碰撞中引发强烈共鸣,让先锋精神在交流中逐渐清晰;而“足球秀秀场”则将感悟推向实践——学生们在绿茵场上模拟“先锋球员”的战术配合,用精准的传球、果断的射门诠释“勇于突破、团队协作”的先锋特质。尤为动人的是,课堂特别引入我校毕业生的足球先锋事迹,他曾带伤坚持比赛,带领球队逆转夺冠,用汗水与坚韧诠释了“不放弃、不服输”的先锋精神,这段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榜样从遥远的“符号”变为鲜活的“标杆”,使先锋力量从视听感动、言语共鸣升华为内心的坚定信念。整堂课目标明确、设计环环相扣,学生们在每个环节都展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而先锋精神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学生的心田,更转化为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动指南,真正实现了榜样精神与校园生活的同频共振 [5]。
三、结语
总之,以“球”为媒,可以联动学科;以“趣”为径,可以深耕素养。小学足球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教育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本质上是回归教育的本真——让知识不再孤立存在,让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这为足球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融合,学生不仅提高了足球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和拓展了其他学科知识,培养了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在融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的融合模式,让小学足球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化这种融合,不断丰富融合内容和形式,充分挖掘足球运动的育人潜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学足球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让学生在绿茵场上既锻炼体魄,又增长智慧,最终成长为具备运动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岳耀鹏 . 立德树人背景下校园足球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8,35(1).
[2] 姬青林 , 赵帮书 , 尚诗念 . 体育强国背景下校园足球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04)
[3] 王梅英 .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路径思考——“比赛场次”教学实践与思考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4(17):62-67
[4] 李颖致 . 构建“ 足球 +” 模式 : 推动五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