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指导学生文章鉴赏五篇
张笑菡 谢梓柔 邓嘉盛 袁顺康 陈佳 指导老师:张林娟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黄桥镇中心小学 433214
一、我的数学“闯关”记
数学就像一座藏着宝藏的城堡,每次解题都是在闯关。三年级时,我最怕两位数乘法,总把进位算错。妈妈教我用彩笔在草稿纸上标上进位的小数字,像给数字插了面小旗子。现在我不仅会算三位数乘法,还发现了规律:比如 11乘任何数,把首尾数字拉开,中间填上相邻数字的和,一下子就得出答案,太神奇了!
上周做附加题,“一个池塘里的睡莲每天长大一倍,10 天长满池塘,几天长满一半?”我一开始傻乎乎地用 10 除以 2,后来突然想到,每天长大一倍,第 10 天的前一天不就刚好是一半吗?原来数学不用硬算,动动脑筋就能找到捷径。现在每次解开难题,我都像闯过一关,特别有成就感。
(作者:六(2)班 张笑菡)
二、数学让我变“聪明”了
以前我是个丢三落四的人,直到数学老师教我们用图表整理数据。我开始用表格记作业,左边写科目,右边写完成时间,每天睡前检查,再也没忘过作业。
班里竞选班长时,老师让大家统计票数。我提议用画“正”字的方法,每个“正”字代表5 票,既清楚又好算。统计完后,我还算出了每个人的得票率,同学们都夸我算得又快又准。
数学教会我的不只是计算,还有条理和逻辑。现在分零食时,我能快速算出每人分到几颗;整理书包时,会按大小分层摆放,这都是数学思维在帮忙。原来学好数学,能让生活变得更有序呀!
(作者:六(2)班 谢梓柔)
三、从“怕提问”到“爱提问”
以前上课我从不举手提问,总怕问错了被同学笑。直到那次学“百分数应用题”,我实在没听懂,硬着头皮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求单位‘1’要用除法呀?”
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特意举了个例子:“如果知道你有 20 块钱,是妈妈的 50% ,那妈妈有多少钱?”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单位“1”是未知的,就像猜妈妈有多少钱,所以要用除法。更让我惊讶的是,好多同学都说自己也没弄懂,我的提问帮了大家。
现在我越来越爱提问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在小本子上,课上或课后问老师同学。我发现提问不是笨的表现,反而能帮我把知识学透。上周科学课,我问的“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还被老师当成典型问题在班上讨论呢!原来勇敢提问,能打开好多知识的大门。
(作者:六(2)班 邓嘉盛)
四、当“小老师”的收获
上周老师布置了个特别的作业:回家给家长当“小老师”,讲解当天学的知识。我选了数学的“圆柱和圆锥”,先在本子上画好图,把公式写在旁边,像老师那样准备了“教案”。
给爸爸讲的时候,我刚开始有点紧张,讲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时,爸爸故意问:“如果底面积不一样呢?”我一下子卡壳了,赶紧翻书确认,原来必须是“等底等高”才行。后来我重新讲了一遍,还举了例子:一个圆柱体积是30 立方厘米,等底等高的圆锥就是10 立方厘米。
那天晚上,我把白天学的内容又梳理了一遍,发现当“小老师”时,自己要先完全弄懂知识,不然就会被问住。现在我经常在小组学习时主动当“小老师”,给同学讲题的过程中,我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了。原来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学得更扎实,这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作者:六(2)班 袁顺康)
五、学习的滋味
学习是什么滋味?是苦,是甜,还是酸?在我看来,学习就像一个五味瓶,各种滋味交织,构成了我独特的成长体验。
数学是最让我头疼的科目,复杂的公式和难题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壑。有一次,为了解开一道几何题,我绞尽脑汁,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可思路却像断了线的风筝,怎么也抓不住。我急得抓耳挠腮,满心都是挫败,觉得学习可真苦。但当我终于找到解题思路,那一刻,心中的喜悦简直要溢出来,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原来苦尽甘来的滋味这么甜。
语文则像一场充满诗意的旅行。读古诗词时,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领略到边塞的雄浑壮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让我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写作文时,我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喜怒哀乐都倾注在笔尖,用文字描绘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虽然有时候为了写好一篇作文,我会反复修改,字斟句酌,过程有些辛苦,但当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时,那种自豪和满足,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英语学习也充满了挑战。记单词就像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好不容易记住了,过几天又忘了。但当我能够用英语和外教流畅地交流,或是看懂一篇英文故事时,又会觉得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新奇又有趣。
学习的道路上,有难题的困扰,有考试的压力,这是苦;有收获知识的满足,有取得进步的喜悦,这是甜;有努力却没有得到理想成绩的失落,这是酸。正是这些酸甜苦辣,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它让我明白,成长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品尝到成功的甜蜜果实 。
(作者:六(2)班 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