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郭丹琳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台商区分校 362122
前言
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在这一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在管理工作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
(一)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需要
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持续倡导,此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等多维度的均衡成长上。因此,确保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德育为先,乃是班主任职责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考量,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换言之,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并进而确保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成为其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提升班级管理实效性的需要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能体会到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易,从而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而且学生的独立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能自我约束、自主管理。除此之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会增强,这对提升班级凝聚力有积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管理班级既轻松又高效。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传统的初级教育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的主要战略焦点集中在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上,从而促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实现。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个体成长与发展已不仅仅是追求学术成就的单维度目标,而是需要在知识积累与道德修养之间寻得平衡。因此,学生不仅应拥有卓越的学习成绩,还须内化诸如团队协作的集体精神、心怀感激的感恩意识、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品质以及深植心底的爱国情怀等高尚道德情操。唯有如此,方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个人价值能得到充分展现,还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注入持久而积极的力量。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根本宗旨,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之中,不仅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更应重视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综合考量,班主任能够有效构建起一个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兼顾价值引导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管理方式的创新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管理策略对提升管理效能至关重要。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框架下,班主任通常采用以事实论证与道德说教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将班会课作为核心教育平台,在此期间,班主任通过阐述普遍真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有班主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采用惩戒懈怠的措施对学生实施严格管理与教育,虽然意图在于强化纪律与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但此种强硬手段往往收效甚微,且易于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对教育管理过程产生消极影响。当前,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与深入发展,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其所接触到的信息量与种类显著增加,进而导致他们面临的外部声音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班主任的角色影响力已有所减损,若继续依赖传统的摆事实讲道理或实施惩戒的管理模式,其教育管理效能将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在当前教育环境变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应积极探索并实施创新性的管理策略,借助多元化的手段以显著提高管理效能。
班主任能够通过营造有益的育人环境,进而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目标,这一过程强调了环境在个体成长与学习中的关键性。举例而言,班级内部可能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展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进而导致整体学习氛围欠佳的现象。为了优化当前的教学环境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志向,班主任可采取一项创新举措——在教室的两侧墙面悬挂一系列精心挑选的装饰画,这些画作的主题围绕着阅读、勤奋与梦想,旨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启发的学习氛围。具体而言,可以精选诸如“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样的名言,以及“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富含智慧的警句加入装饰画中,通过视觉呈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追求卓越的精神。
(三)组织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班级的小范围内,还应把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广阔的社会,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亲自行动,真正把立德树人教育在落实和渗透到实际行动中。做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和行为一致,想法和做法同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知行合一”。比如,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小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实践教育。组织学生清理城市公园,祭扫革命公墓,慰问残疾儿童,宣传保护环境,带领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争当公益活动志愿者。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立德树人教育。
结语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不仅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与优化,还应持续创新管理理念、策略及实践内容,构建一个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又充满教育意义的成长环境。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能够守护学生的生理健康,还能有效促进其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君霞 . 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 [J]. 文学教育( 下 ),2020(8).
[2] 刘新梅 . 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J]. 科学咨询 ( 科技·管理 ),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