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苏燕玲

安溪培文师范附属小学 362400

前言: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推动的情境之下,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而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之中其价值得以显著凸显,该方法以学生当作核心要点,对学生主动参与以及探索还有思考予以鼓励,凭借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学习兴趣加以激发,进而对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要知道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与学习习惯正处于形成过程,在这个时候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于数学问题里面展开思考,对逻辑推理与创造性思维予以培养,并且通过像是小组讨论之类的形式对学生交流合作起到促进作用,使团队与社交能力得以增强,本文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所实施的策略致力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激发学习热情,对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目的在于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一、基于认知梯度设计“阶梯式问题”

问题设计作为问题导学法那至关重要的核心部分,它必须紧密贴合小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精心构建出一种阶梯式的问题链。就基础感知层而言,其往往是借助“具象化情境”这样一种方式来达成降低学生认知门槛这一目的,例如在进行“除法”相关教学的时候,常常从“分糖果”这一具体事例切入,并且会运用实物图片或者教具来展开演示,以此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同时所设计的问题还务必做到具体且明确。而进阶探究层,它主要聚焦于“思维冲突”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除法知识之后,便设计出各种“变式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有余数”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这样一条规律,在此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需要留足一定的思考空间。

拓展迁移层设计时要关联生活应用,通过结合常见的“购物”此类具体场景,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出像“妈妈携带 20 元去购买单价为 3 元的笔记本,那么最多能够购买几本呢?并且所剩余的钱是否足够去购买 1 元的橡皮呢?”这样的问题,此做法旨在对有余数除法进行巩固以及对“去尾法”应用加以渗透,从而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而阶梯式问题设计的关键要点在于实现“小步递进”的原则,也就是需要将每一步问题的难度增幅精准控制在学生处于“跳一跳能摸到”的合理范围之内,进而有效避免因跨度太大而对学生信心造成打击。

二、构建“生问生答 + 师引生思”的互动机制

传统提问往往深陷于那种“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这般单向循环的模式之中,而问题导学法迫切需要转变成为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征的互动模式,此模式的核心要点在于促使学生从“被动应答”的状态成功转变为“主动提问与探究”的积极状态。就像在课前可以布置名为“预习提问单”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带着相关问题走进课堂。举例而言,在教授“长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之前,先引导学生对课本封面以及课桌面进行细致观察之后再提出问题,学生们会提出诸如“为什么长方形面积是长 × 宽?”还有“正方形面积究竟该怎么算?”之类的问题,然后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从而作为课堂探究的重要线索。在课堂之中采用“小组互问互答”这样的模式,以“两位数乘法”作为具体例子,当出示“ 12×13 ”这个式子之后,让各个小组展开讨论“究竟该怎么计算?”,有些小组采用“ 12×10+12×3 的方式,还有些小组会绘制格子图,此时小组之间会互相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拆分?”以及“格子图的各部分究竟对应着什么?”,教师则负责捕捉像“ 12×103 还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拆分呢?”这类关键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将相关方法迁移应用到多位数

乘法当中。

三、依托生活场景建立“问题—应用”联结

小学数学知识因源于生活这一特性,故而问题导学法把抽象知识以嵌入生活场景这种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感受“数学有用、可及”,并且所选作问题载体的乃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就像在教“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通过模拟“超市购物”这种场景,出示写有零食价格的价签,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于模拟操作过程当中理解“小数点对齐”这一算理 。而设计“解决真实问题”此类探究任务,在学完“统计”之后,使学生分组去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课间活动”,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条形图予以呈现,从而体会统计的目的 。所谓生活联结,其关键之处在于“去情境化到再情境化”,即学生先在生活场景当中理解知识,然后脱离该场景去解决纯数学问题,接着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学完“平均数”之后,去计算“小组同学平均身高”,同时思考“比赛打分去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原因”,以此来实现从生活到数学再回归到生活的这样一种闭环 。

总结: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领域当中的问题导学法,其成功实践往往需要教师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及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方式来推动,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自主开展学习探索的状态去配合,而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进而做出改进,这种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最终助力学生获取到关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红莉 . 基于问题导向简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38-40.

[2] 张金娥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J]. 试题与研究,2020(36):161.

[3]寇随心.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教学的路径分析[J].成才,2023(1):72-73.

[4] 郭蕾 .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9):167-169.

[5] 宋天赐 .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例谈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154-155.

[6] 刘慧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