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柴小宁

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  471100

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不仅要求每一门学科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高中化学教育中,虽然主要任务是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中化学课堂亦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和道德素养的重任。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思政”理念强调每一门学科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限于单独的思想政治课,而应渗透到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核心是通过学科教学,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绿色化学等领域,化学知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化学课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意识到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中的许多案例可以展示科学家如何通过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例如,探索环境污染治理的化学技术,分析绿色化学的研究进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

1、结合化学知识讲解社会责任

结合化学知识讲解社会责任是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点可以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在讲解酸雨形成的化学原理时,教师不仅要讲解酸雨的化学反应,还应讲解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污染物的化学成分、来源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科技与环境之间的深刻联系。比如,在讲解水的硬度与水质对生活的影响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讲解能源化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的使用与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的优缺点,探讨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能源危机,推动社会向绿色发展转型。

2、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通过化学实验,学生不仅能学到实验技能,还能够深刻理解科学实验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在讲解有毒物质和化学品的使用与处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讨论化学实验对环境和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实验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强调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在科研中的伦理责任,帮助学生理解在科技进步的同时,要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关注科学技术的伦理性与社会价值。在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近年来由于化学品不当使用或处置导致的环境污染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安全和道德责任的深思,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科研人员。比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可以讲解科学家如何通过绿色化学原理设计低毒性、低环境负担的化学反应,向学生传递负责任的科研态度。

3、利用历史人物和重大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历史人物和重大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策略。化学的历史发展不仅仅是科学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国内外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和重大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介绍我国科学家如屠呦呦在抗疟药物“青蒿素”研发中的贡献,不仅展示科学家的伟大成就,还能够让学生看到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突出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讲解我国在化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激励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将课程思政理念付诸实践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环保项目、绿色化学企业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化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废水处理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清洁能源研发中心等,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技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参观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将所学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能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挥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例如,在开展“绿色化学进校园”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材料的调查研究,并利用化学原理设计节能减排的方案,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通过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的理念可以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未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入,化学课堂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玉萍.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J]. 亚太教育,2025, (05): 8-10.

[2] 戴恩旭 . 高中化学学科竞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J]. 亚太教育 ,2025, (05): 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