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
陈远娣
武平县岩前中心学校 364302
前言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其语言积累、智力发展及情感熏陶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主动性不强等问题,这既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又不利于其综合素质提升,故而深入研究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阅读,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以及优美的表达,都能通过阅读让学生得以接触。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阅读进程中,语言素材能够被他们潜移默化地积累起来,进而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得以提高。一旦学生对阅读萌生兴趣,便会主动展开更多书籍的阅读,如此一来,词汇量能够进一步得到扩大,语言储备也得以丰富,从而为后续的语文学习筑牢坚实的根基。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并非仅仅局限于对文字的单纯识别与理解,它更是一个需要积极展开思考的过程。在阅读之时,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发展的推测等,都是学生需要去完成的任务,而这些都能够对他们的逻辑思维、想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能力起到锻炼作用。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够将他们的思考欲望激发出来,让他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获得提升。
二、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对于低段学生而言,激发其阅读兴趣,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能够借助诸如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以及实物演示等多种方式,去为学生营造出和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生动鲜活的情境,使得学生仿若置身于课文所刻画描绘的那个世界当中,进而萌生出极为强烈的阅读渴望。
就拿二年级上册《秋天》这一课时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事先去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待在课堂之上进行展示,像那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饱满的果实等诸般景象一一呈现,与此同时,再播放那轻柔的秋风声。教师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如此描绘道:“小朋友们呀,你们瞧,秋天已然来临啦,大地恰似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裳哟。那稻田,金灿灿的,仿若铺了一地的金子一般;枫叶,红得似火,宛如一团团正在燃烧着的火焰。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秋天还有其他哪些美丽的景色呀?那咱们就一块儿走进《秋天》这篇课文当中去探寻一番吧!”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能够让学生以极为直观的感受领略到秋天的美丽之处,由此便会迫不及待地生出想要阅读课文的念头,渴望去了解更多有关秋天的具体内容。
(二)开展多元互动,增强阅读体验
对于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低段学生而言,单一阅读方式易使其产生乏味之感。教师可通过设计多样化互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提升阅读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得以深化,进而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其中,分角色朗读是深受低段学生喜爱的一种互动形式。
就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来讲,课文里包含着诸如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妈妈等多个不同角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依照个人喜好来选择相应角色,并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朗读活动。在朗读之前,教师可启发学生针对不同角色所具有的语气与情感展开思考,比如小蝌蚪寻母时呈现出的焦急之情,鲤鱼妈妈表现出的温和之感,乌龟展现出的稳重之态,以及青蛙妈妈流露出的慈爱之情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自觉去模仿角色的语气,对角色情感加以感受。通过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得以加深,而且他们在合作当中也能够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之感。
(三)融入游戏元素,提升阅读乐趣
对于低段学生而言,活动之中备受其喜欢的当属游戏了。在阅读教学里融入游戏元素,如此一来,学生便能于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展开学习,进而使得阅读的乐趣得以提升。
就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里的《春晓》这一内容展开教学之际,教师可对“诗句接龙”游戏加以设计。先是由教师朗读诗句的上一句,接着让学生接下一句,要是学生接对了,便可获得一颗小星星。伴着游戏不断推进,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会愈发高涨起来,他们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形下对诗句变得熟悉,对古诗的韵律美也能够有所感受。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联系诗句所包含的内容,让学生去做一些简单动作,像是在念到“春眠不觉晓”之时做睡觉的动作,念到“处处闻啼鸟”之时做听鸟叫的动作,通过游戏以及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记忆得以加深。
(四)借助生活联系,深化阅读感悟
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关联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阅读所具有的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从而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得以深化。
在开展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活当中那些帮助过他人的人或者事进行回忆,让学生知晓雷锋精神就存在于我们的身旁。接着,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讲一讲自己应当以何种方式向雷锋叔叔学习。经由这样的关联,学生不但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而且能把阅读感悟转化成实际行动,阅读的意义感也由此得以增强。在教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时,课文对水的变化作了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于生活里对水的不同形态加以观察,像是早晨的露水、冬天的雪花、烧开的水冒出的蒸汽等等,促使学生把课文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以加深。与此同时,让学生谈一谈水在生活里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水的重要性,进而对这篇课文更加喜爱。
结语
总归而言,在小学语文低段的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及课文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多元的互动、融入游戏元素以及凭借生活关联等途径,让学生在轻松且愉快的氛围之中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为后续的语文学习筑牢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裘雅萍 .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指导方法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 (17): 155-157.
[2] 连振娣.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策略 [J]. 启迪与智慧 ( 上 ), 2024, (05): 36-38.
[3] 柴晓雯 .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 [J].新智慧 , 2024, (01): 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