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人工智能 +”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创设方法

作者

王晶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石湖实验小学  215200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课堂效率低、教学资源不足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育智能化逐渐成为趋势,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利用 AI 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互动性和针对性,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人工智能 +”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创设价值

1. 提升教学效率与个性化学习

“人工智能 +”技术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水平,帮助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通过智能评测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实现针对性辅导,提升学习效果[1]。同时,AI 辅助教学节省教师备课和批改作业时间,使教学更高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 丰富课堂形式与激发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多样化教学资源和互动形式,如智能语音识别、虚拟助手和沉浸式学习环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通过游戏化学习和即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创新活力。

二、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特点的“人工智能 +,,, 应用思路

1. 高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与智能引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更强的抽象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人工智能 +”可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精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智能系统根据学生表现,提供针对性的问题和提示,激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语文知识深度广度与资源拓展

“人工智能 +”技术能整合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实现知识的多维呈现。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拓展课内外阅读材料,涵盖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语言运用实例,满足学生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多样化的数字资源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丰富学习内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人工智能 +”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创设策略

1. 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动态课堂

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可以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形成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提升语文综合能力[2]。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借助 AI 技术设计“我是文化遗产守护者”沉浸式任务,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在VR 或AR 环境中“走进”昔日圆明园,并在其遭受侵略的画面中模拟记录员、讲解员或守护者的角色视角。学生可以通过 AI 辅助创作“如果文物会说话”的短视频,用第一人称讲述圆明园的遭遇,强化文化保护意识。课堂中,智能问答系统还可针对不同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表达感受,促进学生与 AI 及同伴间的多维互动。教师借助 AI 分析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引导。这种动态课堂将历史知识与语文能力融合,增强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入发展。

2. 优化预习环节,减轻课堂压力

科学设计预习环节能帮助学生提前熟悉知识点,减轻课堂学习压力,提升课堂效率。借助“人工智能 +”技术,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推送个性化预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有效结合。

以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借助 AI 平台设定情境任务“诸葛亮邀你备战”,由 AI 模拟诸葛亮与学生对话,讲解历史背景、作战策略及人物特征,使学生在“任务前夜”的对话体验中提前进入文本情境。AI 可模拟角色语言,如诸葛亮用诙谐语气检测学生预习效果,通过问答方式判断其是否了解“草船借箭”细节,提升互动性。教师根据智能系统生成的预习报告,掌握学生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地讲解重点,如诸葛亮的计谋布局等。AI 还能根据预习数据自动推荐补充材料或个别化练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这样的设置使预习不再枯燥,同时为课堂教学释放时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力。

3. 拓展教学范围,提升文化底蕴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多元文化资源,能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整合海量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和文化体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五年级下册《金字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 AI 平台推荐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如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建筑特色及其文化意义。学生通过线上虚拟博物馆参观、视频讲解和互动问答,深入了解文本背景,激发探索兴趣。课堂讨论环节结合 AI 分析的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跨文化认知与感受,培养多元文化意识。通过拓展教学范围,学生不仅掌握课本知识,更增强文化自觉和国际视野,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4. 遵循学生差异,实现个性教学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 +”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实现精准教学,帮助教师有效分层指导。

在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根据 AI 反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量身定制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对于理解力较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设计“如果我是第六位战士”的思辨任务,借助AI 提供的多种历史角色视角,让学生与AI 进行虚拟对话甚至辩论,如“牺牲是否值得”“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引导其多角度分析、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语文素养。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重点提供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段落解析,帮助他们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 AI 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报告,开展分层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帮助不同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 + ”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手段。通过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教学的个性化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未来,应继续探索多样化的应用策略,推动智慧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丽梅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 [J]. 甘肃教育 ,2023(4):94-96.

[2] 陈文玉. 人工智能环境中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创设研究[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