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大课间操对班级特色文化形成的策略探析

作者

梁灿兴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527300

前言

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带动我国青少年体质、身心、运动技能等各方面协同发展,我国中小学大课间操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发展,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以生为本的良好育人环境。

大课间操是我校云浮中学全面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2024 年 9 月我校对大课间操实施改革,由自创的广播体操换成校园操场和足球场跑步运动。在国家教育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我们迅速创建、培育班级特色大课间操文化。当下,绝大多数的班集体已经认同这样的大课间操文化,并且形成普遍化的共同价值观。大课间操能跑出正气的班风、浓厚的学风,跑出严明的纪律,跑出优异的成绩,跑出团结的班级凝聚力,跑出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班级特色文化的培育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学校和班级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群体价值观,它不可能孤立于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而存在。

校园大课间操对班级特色文化的影响与策略,不是简单的参与就能达成,需要一个复杂而又较长的时间沉淀,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策略:

一、班主任价值观的引领

首先体育很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言:“不懂体育者 , 不可以当校长”。在他创办的南开学校里,“每天下午三点半,教室全部锁上,每个人必须到操场参加一种球队,除了下大雨,天天练球、比赛,无处逃避。”体育真正摆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重视体德之兼进,体与育并重。

其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的作用最为关键,而大课间操文化的培育更需要班主任有运动的灵魂及价值观的引领,班主任有“文化”,班级才能有“文化”。例如我们学校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教工的 4 乘 100 米接力跑比赛(教工 2 男 2 女),学生非常希望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去跑道上秀一下,此时教师可以积极融入这样的运动中来,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不会让我的学生失望的,于是我主动参加接力赛。我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宣泄,让她们感受到了对教师群体集体协作的力量。

校园大课间操离不开班主任的全程陪伴,班主任应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主动邀请本班任课教师一起参与校园大课间操。我相信,只有我们班主任,坚持不懈,厚积跬步,通过教师健康体魄的展现与运动价值观的引领,我们的校园大课间操定能发展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课间操考勤制度的完善

(一)大课间操考勤常态化

出操铃声一响,全体同学应迅速自觉的走出教室,到课室旁边的走廊进行排队。体育委员(一男生与一女生两位)对全体同学进行考勤,如因身体原因则落实请假制度,这是第一次点名。跑步进入操场指定位置集合,班主任以及体育委员在第一时间对操场列队的同学进行第二次点名,杜绝从教室到操场的中途有人借故开溜。在跑步中班主任应全程陪跑,管控好班级大课间操整体质量与人数,即第三次点名。三次点名是培育大课间操文化的制度保障。

(二)大课间操请假制度既要人性化,又不失科学公正。

教育目的的公正指向个体发展的公正,学生心中教师最应具备的职业品格是公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爱岗敬业和严格管理的同时不能失去公正。

近一年的大课间操管理,我发现学生请假理由多种多样,常见的是女生生理期、崴脚、感冒等。有时因生理期而大课间操请假的女生人数达到全班女生的三成,体育委员应注明原因并准假,但在寒冷的冬春季节请假的女生明显偏多,那就不可能是生理期原因了,所以应做好每日请假原因的记录,不给少数女生造假提供机会。班里有位学生因为崴脚长时间病假达两个月,后向学生家长核实身体已经康复,但该学生没有及时如实向班主任汇报。故班主任应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强制学生在身体不允许的状况下大课间操,提倡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必须科学运动,对长期坚持大课间操的学生应及时表扬肯定。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大课间操的积极性,提高班主任的威信。

(三)建立完善的大课间操管理流程。

例如制定岗位职责、建立班级健康档案、大课间操质量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大课间操口号管理等,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提升。当全班学生思考“我能为班级做点什么呢?”的时候,要懂得“也许不一定能做什么”,但“一定不能做什么”。

三、以质量为核心,规范要领

大课间操不仅增强体质,而且使身体思路敏捷,在有节奏的韵律中,不断移步换景提升自我情操,减少焦虑,消除压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动静结合享受清新空气,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享受美妙的节奏。大课间操还能培育学生正气,充满活力,增强幽默感及艺术感染力,磨砺意志,使精神振奋。大课间操文化跑的是一种气势,一种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大课间操质量是重点。

大课间操基本要领:队列整齐,纵横有序,步调统一,注意班与班的间距,掌控跑步速度,小步幅,用步幅调整大课间操速度,口号简短、响亮、齐声。大课间操应以“快、响、齐”为基准。

大课间操内涵的提升,例如我班大课间操口号是以学科为内容改编,由各科代表负责提供,每日一换。例如数学学科知识口号:“爱数学,爱生活,爱未来”;历史学科口号:“走进历史,了解过去,引领未来”,朗朗上口。

还应注意一些影响大课间操质量的细节:避免课间跑前一堂课教师的拖堂;开跑前,应鼓励先上卫生间,避免“负担”跑步;由于跑道外圈大,体质较弱的学生应安排在跑道的内侧;女体育委员领队,女生在前排,男生在后排。

四、大课间操文化的延续铸就班级特色。

在精神、制度和环境三个方面不断认识和丰富大课间操文化的内涵,当班级内部形成了共同教育价值观,文化内涵就会在班级里不断拓展延续,形成班级特色文化。此时大课间操只是其中一个形式,但运动却是多样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可。

(一)室内操的开设

受不利天气影响,校园大课间操经常会暂停,但运动却必不可少,可以进行室内操。2024 年的春季,华南地区持续降水了两个星期,室外运动长时间不开展,受此影响学生的体质明显下降,流感多发,经过班委会讨论后,全班利用该大课间操时间一起做些视频下载的室内操,视频资料全都是学生自发下载的。

(二)课间三十分钟把学生“赶出”教室

每一堂课的课间,每一位学生都应走出教室,换个环境呼吸下新鲜空气,如果是晚自修期间可以关闭教室灯光,“赶”学生出教室,让疲劳的眼睛休息。利用这三十分钟可以进行形式不拘一格的运动:蹦蹦跳跳、女生做些拉伸、男生做些俯卧撑、一起做肩部运动缓解写字的劳累酸痛,我经常在课间走进教室,“赶”出学生,然后与学生地起做些花样俯卧撑,十个或二十个,师生和谐开心、其乐融融,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跑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活动课,班主任可以带队学生一起去操场慢跑两圈,以弥补每日大课间操运动量的不足,而不是继续留在教室学习。住校生在放学后也可以三三两两地自发到操场上慢跑几圈。学生应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与运动的习惯。能够科学统筹安排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学,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学习、享受运动、享受自己健康的体魄。

(四)利用休息日带学生去远足

有的学校可能会组织以年级为单位的周边远足活动,在安全措施保障的前提下,以班级为单位的远足相对容易组织,笔者已经成功组织两次活动:一次是从徒步(途中慢跑)蟠龙天湖边来回六公里,另一次是徒步五公里登南山公园。

运动文化已经深深烙在了全体师生心里,我现在所带班班级公约的第三条与第六条就是:“享受大课间操,跑出健康、跑出纪律、跑出成绩”;“九班大世界,纪律是保障”。班级特色文化显著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我校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规定在校学生每天统一安排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立德树人的引领者,应以大课间操为抓手,规范要领,提升质量,拓展大课间操的内涵,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撑起班级特色文化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巨流河》齐邦媛(台湾作家)

[2]《班主任》之《班级文化体系的构建》陈宇

[3]《中等职业教育》之《提高职高生课间操质量的分析及对策》金耀良、郑春辉

[4]《教育教学》之《课间操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研究》孙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