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渠道视角下八角农产品产销衔接路径优化研究
郭秀娇 谢武翊 曾凤莲 韦思怡 周尤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全国八角农产品的核心 产业发展中占据显著主导地位——八角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国总规模的 80% 以上 核心片区,构成区域产业发展的典型空间载体。从区位条件与品牌 的功能定位及“南国香都”的品牌影响力,为八角产业升级提供了坚 ,为了让八角农产品资源可以得到集约化的高效利用,同时能够实现产业价 提 容县政府一直积极地构建“ 产奠基、二产赋能、三产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
(二)研究目标与问题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容县石头镇的八角农产品存在着结构性发展瓶颈,具体表现在单位面积的产量位于较低水平,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发育不足,全产业链的附加值开发程度比较有限,同时产销脱节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以上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种植农户在一产环节中经营收益增长受到限制。本研究特别关注这一现实中存在的矛盾,从分销渠道模型优化的角度出发,对八角农产品产销衔接路径的优化方案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提出相关方案。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文研究采用的调研方式分别为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与访谈法。通过对广西容县石头镇分销渠道结构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容县八角种植农户和相关专家,从而可以获取一 手数据;同时选定云南省富宁县作为典型案例,剖析富宁县分销渠道的创新实践,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以确保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二、文献综述
(一)农产品分销渠道研究
农产品分销渠道 [1] 是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关键环节,其模式和效率直接影响产业增值与农户收益。柏锟等(2024)指出,广西特色农产品销售长期依赖“农户 + 中间商”模式,存在物流设施落后、信息不对称、多层中间商压价等问题,体现为互联网建设基础较薄弱,大市场供求情况信息传递滞后,常见“丰产不丰收”现象[2]。李力博等(2023)提出构建“互联网 + 农产品”分销模型,但实证表明该模式在广西等偏远地区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足的制约 [3]。
上述研究指出广西农产品分销渠道面临的多方面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性渠道优化方案以适配现状,突破“互联网
落地瓶颈,为解决“丰产不丰收”提供思路。
(二)产销衔接理论基础及分销渠道应用
洪小萍等(2023)提出加工技术升级是八角产业转型的核心,通过精深加工(如莽草酸提取)能够延伸产业链并提高相应的附加值 [4]。陈嫚等(2024)则强调品牌标准化对八角产业的重要性,指出需通过分级标准、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去提升产品竞争力[5]。戴昕等(2024)的供应链响应模型进一步表明,缩短加工周期和优化物流网络是提升第二产业(加工环节)效率的关键路径 [6]
在八角产业实际发展中,除上述因素外,产销两端的实时信息交互机制同样不可或缺。本文在现有研究对产业链各环节关注的基础上关注信息协同机制,让加工环节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从而为八角产业增值提供更全面的思路。
三、容县石头镇八角产业分销渠道现状与问题
本文以容县石头镇八角
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走访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还与八角行业从业人员展开深入访谈,作者发现当地八角产业的分销渠道有两个特点,分别为渠道呈现多元化、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的发展不均衡。
(⟶) 现有分销渠道结构现状
石头镇八角农产品销售以传统线下渠道为主(占比约65%),主要采用“农户—收购商—批发市场—加工企业”模式,农户因销售依赖固定收购商故而压价严重,收购商加价 30%—40% 提供给批发市场抬价较高,最终导致农户收益低、加工企业成本高,且物流效率低下,普通货车运输无冷链,生果霉变率达 10%。电商平台渠道占比18%,“合作社—电商平台—消费者”模式正在兴起,如容县智艺合作社通过拼多多销售桂皮利润提高8%,但退货率高达 25%,体现传统商户电商渠道认知不足、销售经验欠缺等问题。订单农业占比 17%,“农户—加工企业”直供模式仅用于规模化合作社,容县石头镇因土地流转困难,农户担忧权益受损,难以实现土地集中整合,限制了该模式的广泛应用。
(二)现有分销渠道痛点问题石头镇现有分销渠道痛点有以下三
其一,物流与加工环节有着明显的弱势。当前生果运输以普通货车为主,冷链物流因成本高而难以普及,雨季损耗率达 15%,租借冷库的高额费用倒逼小商户低价抛售生鲜原料;生果初加工环节尤为薄弱,农户普遍依赖自然晾晒,遇阴雨天气易产生霉变、产品色泽不均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市场议价能力。
其二,信息传导机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2023 年,玉林市场生果价格从 5 元 / 斤骤降至 3 元 / 斤,农户因行业平台报价延迟、传统手写牌价的信息覆盖局限等,未能及时收到价格信号并调整销售策略。
其三,标准化缺失的消极影响无法在渠道中有效消除。目前,关于八角农产品等级划分的行业规范仍缺位,电商平台“统货”与“选货”混卖纠纷频发,农残、重金属等关键项目检测需委托南宁市质检机构,约 20 天的检测周期严重影响供需关系响应。
上述问题相互叠加,长期制约石头镇八角产业效益提升。
四、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一)产销衔接三元体系构建
分销的本质是搭建销售通道,即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构建产品交易桥梁,商品从生产到抵达消费者手中均由分销渠道网络流通[7]
当前八角产业的分销渠道呈现传统与新兴模式并存的格局:传统线下渠道以多级分销为主,如“农户—收购商—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生果流通需经 4—5 个环节,物流损耗率高;新兴渠道电商直销主要依托“合作社 + 直播电商”模式,但退货率较高;还有农超对接的模式,将销售渠道缩短至“农户→商超”2 级结构,但由于冷链覆盖率等问题,成本较高。
据此,本文考虑构建“传统渠道升级 + 电商深度融合 + 订单农业拓展”产销衔接三元体系,合理解决石头镇八角产业发展痛点问题。
(二)三元体系构建理论逻辑
1. 传统渠道升级
石头镇可通过“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的迭代实现传统渠道升级:具有优势的种植面积已形成八角原料供应基础,地方可构建“矮化嫁接提质 + 新型缓释肥增效”标准化生产体系[8],保障原料稳定性和品质一致性,实现种植标准化;政府主导“企业 + 基地+ 农户”联营模式推动加工产能集聚[9],如通过集约化晒场仓储建设,使就地初加工生果比例提升,降低湿货运输损耗。
2. 电商深度融合
石头镇可通过“供应链节点整合→调整产品结构→指标动态反馈”路径完成电商深度融合。在县域可建设智能分级中心,实现生果“当日采摘→分级→预冷”一体化处理,其次依托 RCEP 关税优惠等政策红利和销售市场需求动态升级调整产品结构,由原料销售向高附加值产品(如精油、药用提取物)转型,形成“效率优化—质量提升—市场溢价”的正向循环,实现电商链条价值重塑。
3. 订单农业拓展
石头镇可以采用订单农业“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契约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推动产销直接连接,从而可以构建稳定的产销直连体系 的环节,还能通过减少中间商加价环节去降低渠道方面的成本 作社签订长期采购协议。长期采购协议要确定八角种植的标准、 农 的组织进行标准化生产。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会进 例如区块链溯源系统 区块链溯源系统能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确保产品质量可以追溯,有利于增强 消费者的信任拓展高端市场的渠道
(三)案例对比分析
容县石头镇与云南省富宁县均为我国 且同属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资源相似:均以八角产业为当地重要经济支撑和农 县也曾面临传统种植加工模式的局限,两地在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与差异性, 通过对富 县创新路径的研究,可佐证本文产销衔接三元体系逻辑合理性。
富宁县当地政府牵头建立区域性八角交易中心,引入冷链物流体系降低损耗,并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将散户纳入标准化流通网络,电商销售占比提升至28%。同时,富宁推行“大小分级+ 色选分拣”标准化流程,分级后的八角均价提升 15%—20%,并通过深加工企业开发八角精油、调味包等产品,附加值较初级产品提高30%。这种“政府搭台 + 标准化驱动 + 电商赋能”的模式,有效缩短了流通层级,增强了农户市场话语权,与石头镇的传统流通格局形成鲜明反差。
五、石头镇八角农产品产销路径优化策略
基于“传统渠道升级 + 电商深度融合 + 订单农业拓展”产销衔接三元体系,石头镇可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优化。
(一)渠道整合策略
容县等核心产区可打造智慧型八角集散中心,集成收购、清洗、智能分级、烘干、质检功能并依托大数据规划物流,实现生果“当日采摘 + 当日处理”,通过补贴模式引入新兴冷链企业,压缩运输周期至 48 小时内、霉变率降至5% 以下。
借助乡村振兴人才计划,商户可与高校、MCM 机构合作培训农户主播,接入电商平台流量池,参考成功案例提升直播间转化率、客单价,同步推动石头镇打造“八角文化体验园”,以“采摘 + 香道 + 康养”套餐联动旅游线路,开发衍生产品使电商客单价持续提升。
政府牵头开发行情类在线平台整合产区交易数据、期货市场走势和国际香料行情,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向种植户、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动态推送出价格波动预警信息和供需预测内容——当市场价格比成本线低时,或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能自动触发预警机制,提醒并指导农户及时调整采收节奏,从而可以避免因集中上市而导致的“谷贱伤农”现象。此外,加工企业也可以根据行情数据精准制定原料采购计划,当加工企业在价格处于低位时加大原料储备时便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质量管控层面,市场监管部门可联合行业协会推动《八角分级与质量规范》地方标准成文,杜绝混卖行为;升级玉林检测中心设备,新增检测能力并压缩外委检测周期,同时搭建区块链溯源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 [10]。
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对开展深加工的企业给予增值税地方留存返还、新产品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设立电商专项基金奖励达标商户,推动电商销售占比提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化销售体系。
政府可积极推动八角精油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原料销售为主的低附加值产业格局,通过进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等万亿级健康消费市场,带动下游加工企业扩大产能,形成稳定的原料采购需求。
参考文献:
[1] 卢智慧, 荣洁, 宇宸, 等. 菏泽市农产品分销渠道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市场,2025,(17)
[2] 柏锟 , 胡紫萱 , 黄海昌 , 等 . 基于新媒体的广西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优化研究 [J]. 商业观察 ,2024,10(15)
[3] 杨优兰.“互联网+ 农业”背景下社交电商的发展路径与问题解决[J]. 当代农机,2025,(05)
[4] 洪小萍. 广西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南方农机,2023,54(23)
[5] 陈嫚 , 黄智刚 , 蒲春燕 . 广西八角产业发展综述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4(21)
[6] 邱雯钧, 戴昕. 基于DEA-Tobit 模型的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J]. 经济研究导刊 ,2024,(06)
[7] 夏海洋 , 黄培清 . 混合分销渠道结构下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库存策略分析 [J]. 中国管理科学 ,2007,(02)
[8] 戴晓萧. 广西藤县古龙镇八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广西大学,2019.
[9] 马锦林 , 曾祥艳 , 李开祥 , 等 . 广西八角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J]. 广西林业科学 ,2011,40(04)
[10]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7〕84 号)[Z].2017.
作者简介:郭秀娇,谢武翊,曾凤莲,韦思怡,学生。通讯作者,周尤,女,1994 年5 月,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经济法方向。
基金项目:202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香”消费,“鬱”动能——探索玉林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进路》,项目编号“20241468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