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罗万洪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两河镇中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健康身心很重要,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真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班级管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学习的状态,教师应该考虑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因为严格的管理,导致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充分发挥教育激励理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科学的引导,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
1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价值
1.1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初中学生属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通过合理的教学管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调整。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和学习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进步。
1.2 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凝聚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构建积极完善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集体责任感和凝聚力。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定期的评选,通过优秀学生和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的日常学习动力。这种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模式,更能够认可学生的个体价值,也可以在评选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认同感,推动班级文化的进一步形成。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找出自己之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问题,能够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型和升级,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也可以将更多先进和优秀的教学理论带入后续的教学中,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策略
2.1 目标激励:分层设计,动态调整
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管理目标,目标激励是教育激励的核心策略,制定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有依靠的方向,可以结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化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可以划分为基础目标和提升目标,比如在学科的教学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基础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后再给学生设置一些提升性的目标,主要让学生能够完成一些课后的拓展习题。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设置挑战性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应该实现动态化的目标调整,每个学期都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的整体目标难度进行调节,比如如果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能够连续两次达到老师制定的目标,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升级。如果学生连续多次不能完成老师安排的目标,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成长发展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制定成长发展的目标种类,要关注一些主要的考试科目成绩之外的其他情况,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目标。通过这样明确的教学指导和目标制定,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2.2 榜样激励:多元选树,立体传播
教师应该也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一些优秀同学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榜样的真实性和可接近性。进行教学内容涉及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考虑到榜样类型的多元化,因为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方向,还有学习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榜样,如有学习方面的榜样,也有品德教育方面的榜样,可以设置一些特长类的榜样等。可以在班级设立“榜样长廊”,展示不同领域优秀学生的照片与事迹,并邀请榜样分享成长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优秀同学的行为,主动帮助他人。
在选择榜样的时候是要遵循民主化的原则,可以通过学生投票或者是小组推荐等不同的方式进行选举,这样的选择方式更能够增强榜样的认可度。比如,可以在班级开展“我心中的榜样”评选活动,学生匿名投票选出最敬佩的同学,并撰写推荐理由。这样能够让榜样感受到同学们对自己的认可,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选择好榜样之后,他应该对榜样的作用进行传播,可以通过开展班会或者是发表学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这样能够更好地记录学生榜样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这些优秀的学生案例。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管理。
2.3 情感激励:以心换心,构建信任
情感激励在初中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要,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一些需求,通过一些合理的教育设计,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归属感,这样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学习的自信心。这种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能够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且能够在教学中给学生个性化的支持和鼓励。教育管理中,教师可以定期和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主要了解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扰。如果班主任发现班级某位学生近段时间学习成绩下滑,就可以耐心地和学生沟通,找出学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准方向。这样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照顾和关心,可以很好地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对于学生的教育而言,不能只关注最终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努力的过程,要多利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代替批评。例如,对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教师可写:“你解题思路清晰,若能更细心检查,定能取得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认可教师的管理,也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些情感交流的区域,让学生能够通过匿名的方式表达自己当前存在的情感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一些诉求,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后续课堂活动的设计进行调整。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通过目标激励的分层及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诉求,构建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文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激励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秀玲 .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赢未来 ,2021(9):12-13.
[2] 甘立丽 .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成长 ,2021(5):51-52.
[3] 彭祥霞 .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校外教育 : 中旬 ,2017,590(0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