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工程结算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的构建分析

作者

王斌 毋洋洋 梁国帅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新疆巴州 84120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项目的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工程结算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工程结算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是工程项目在运作中的各种费用的结算、核算,是工程造价的确定和项目收益的获得的关键步骤。近年来,由于工程结算风险导致的工程纠纷案件不断出现,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时间成本,也严重损害了工程项目的信誉与发展,加强工程结算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机制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并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结算风险的识别

1. 合同风险

合同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其内容详尽与否,清晰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结算的进行。合同风险主要表现是: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条款中的模糊语言,如工程范围、计价方法、付款方式等的描述,易引起结算纠纷;合同签订不规范,有些项目签订合同时没有考虑到项目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对项目风险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结算时易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合同变更不规范,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设计变更、项目增减等情况,如果合同中对变更情况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或者变更手续不完善,都将给工程结算带来困难。

2. 工程量核算风险

工程量核算是工程结算的基础,其计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计算是否合理。工程量核算风险一是工程量计算的差错,工程项目设计图纸复杂,工序施工复杂,在工程量计算过程造价人员容易出现漏算、多算等现象;二是工程量计提虚增,有些施工单位一味追求利益,出现工程量计提虚增现象,如多算、工程量计提大等现象;三是工程量确认不及时,工程结算阶段有些工程量确认不及时,如隐蔽工程、变更工程等,无相关签证记录,结算时无法准确确认。

3. 价格风险

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等价格变动是工程结算产生偏差的又一原因:价格风险,一是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的变动等原因,导致建筑材料价格上升,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价格大大提高,导致工程造价报价升高;二是人工、机械价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费、机械租赁价格等都会产生改变,如果没有在合同中加以明确调整,将导致结算中的纠纷;三是价格信息不对等,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所了解到的价格信息不一致,产生价格信息方面的差异。

4. 政策法规风险

受政策法规的影响,工程结算工作受国家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政策法规的变化会导致相应的结算风险。如国家税收政策变化,导致工程结算税费发生变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可能导致工程结算计价的依据和标准发生变化;环保、安全等方面工作的改革,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费用支出增加,导致工程结算风险的发生。

5. 管理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也能影响工程结算。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结算资料不齐,结算资料包括施工图纸、签证单、验报告等,由于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未及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造成结算资料不完整,无法顺利进行结算;结算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结算人员未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结算政策、方法等把控不严,结算不精准,影响结算效率;沟通协调不通畅,工程项目参与单位沟通协调不畅,造成结算无法顺利进行,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在结算过程中有分歧,结算无法进行等。

工程结算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1. 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合同签订前的审查工作,由专业法律人员及造价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使合同条款更完整、更明晰、更严谨,对工程量、计价、付款、变更、违约等处理等做出明确约定;二是加强合同变更管理,严格合同变更审批制度,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及时办理变更签证手续,对变更的原因、内容、工程量、价格等均要明确,并经各方签字确认;三是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控制,随时对合同履行的过程进行核查,对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合同顺利执行。

2. 建立科学的工程量核算机制

一是提高造价工作人员素质,加大对造价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减少计算错误;二是加强对工程量的审核,建立多级审核机制,从施工单位自审、监理单位审核、建设单位复查等多层把关,使工程量真实;三是加强工程量签证,对隐蔽工程、变更工程等及时现场签证,签证内容详细,有图有表,内容明确,多方签字,为结算提供依据。

3. 构建价格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在合同中明确好价调整方式,按照工程项目特点和市场需求确立材料、人工、机械等调整方式,采用调值公式,按照市场价格调整价格,控制工程价格;二是加强市场价格调研,建立市场价格信息收集分析制度,了解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等市场经济的变化,为价格调整和价格结算提供信息;三是实行招投标。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施工单位和合理价格,消除价格风险。

4. 健全政策法规应对机制

一是强化政策法规研究学习,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关于工程结算政策法规的变动情况,及时组织培训相关人员,使结算工作遵循政策法规的要求;二是建立政策法规变动预警制度,及时掌握政策法规的变动情况,对政策法规的变动情况给工程结算工作带来的影响作出预测,预先做好应对政策法规变动的准备;三是在合同中约定政策法规的变动,对于政策法规的变动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结算调整,避免产生纠纷。

5. 强化管理协调机制

一是加强结算资料管理,建立健全有关结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确保结算资料齐全、准确、及时;二是提升结算人员业务素质,要加强结算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鼓励结算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结算工作水平和效率;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及时解决结算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结算工作顺利开展。

结语

工程结算风险识别防范工作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顺利完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结算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等特征,不同的项目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因此,在应用其防范措施的同时,也要结合其实际状况,对防范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悦 . 小型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 [J]. 审计与理财 ,2025(5).

[2] 齐睿 . 基于内审视角探析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风险与管控 [J]. 中国房地产业 , 2020, 000(032):173.

[3] 宋兰 . 工程结算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探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