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环境调控的电子游戏成瘾干预研究:蓝光对心理渴求与反应抑制的影响
张嘉仪 赵建玲 乔筱萱 姚怡楠 吴仁杰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济南 2503582 青州市圣水学校 2625003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 济南 250358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网络游戏成瘾成为一种新的心理现象或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我国已有数百万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网络游戏成瘾已成急需防范和治理的“社会病”(董光恒,202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特别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目前,治疗网络游戏成瘾多采用心理矫正、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等方式,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方面的付出,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并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因此探索高效干预手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蓝光是指波长在 380nm-500nm 之间的光。蓝光对反应抑制能力的调节作用是当下研究光与认知的热门主题,但是一直存在许多争议。Chen 等人使用计算机显示器来操纵光线暴露,并获得了蓝光对感知任务产生显著影响的证据;Beaven 和 Ekstrom(2013)的研究考察了日间 240mg 咖啡因和40lx 蓝光作用对个体反应抑制(Go/No-Go)任务的影响,发现蓝光作用下被试在 Go/No-Go 任务的反应正确率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也有人对蓝光提高反应抑制能力存在质疑。一项研究证明,在照度相同的情况下,脑电图(EEG)信号表明蓝色增强的白光和红色增强的白光与正常白光对被试的抑制能力相比没有显著正向影响(Askaripooretal.,2019)。
可见,由于实验设计和程序的差异等原因,蓝光对反应抑制的影响存在许多争议,需要采取更为广泛使用的实验设计程序和方式来重新加以补充研究。本研究假设:提高显示器蓝光含量和亮度可降低电子游戏成瘾者的心理渴求,但其作路径并非通过提高反应抑制能力实现。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通过电子游戏障碍量表(IGD-20test)筛选出 17 名《反恐精英 2》(Counter-Strike2,以下简称 CS2)游戏成瘾者(男性 15 名,女性 2 名;年龄 18-25 岁,平均 21.3 岁),无视觉缺陷,且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排除焦虑或抑郁情况。
2.2.实验材料
(1)网络游戏障碍量表(IGD-20test)
由 Pontes 等(2014)根据 DSM-5 的诊断标准编制,包含 6 个因子,共包含 20 道条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总分高于 71 分被判定为网络游戏障碍,低于 71 分为正常人群。Cronbach’sα系数为 0.87。
(2)游戏渴求度量表
由 Cox、Tiffany 和 Christen(2001)编制,包含 10 个项目,被试根据当前状态评价是否符合每个项目所描述的情况,采用“1=是, 0= 否”计分,分数越高,做问卷时对游戏的渴求度越高。
2.2.实验设计
采用 2(蓝光含量: 8.9% 、31.2%) ×2 (亮度:21cd/m²、 140cd/m2 )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在不同蓝光和亮度水平下测量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并在每个block 后用问卷测量其对游戏的主观心理渴求度,不同block 之间进行 ABBA 设计以平衡顺序效应。通过 Photokit 软件调节 RGB 值控制蓝光比例,使用 HPCS-329 光谱照度计校准光谱参数(图 1),ST-86LA亮度计测量实际亮度。相关色温分别为 4008K(低蓝光)和 6638K(高蓝光)。

图 1.不同屏幕蓝光含量光谱分布图
2.3 实验流程
(1)线索诱发:被试观看 5 分钟 CS2 紧张刺激的游戏直播视频,诱发游戏渴求。(2)任务阶段:完成线索 Go/No-Go 任务,其中 No-Go 刺激占 20% ,Go 刺激占 80% ,记录反应时和错误率。(3)渴求度测量:每个 block 结束后,被试通过游戏渴求度量表自评对游戏的心理渴度。
3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蓝光含量主效应显著(F=8.857, p=0.008⋅ ),高蓝光条件下渴求度( M=6 .278,SD=0.607)显著低于低蓝光条件(M=7.500,SD=0.597)。Go/No-Go 任务错误率和反应时的方差分析显示,蓝光含量(F 错误率=0.762, p=0.397 ;F 反应时=1.124, p=0 .299 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蓝光干预未显著提高成瘾者的反应抑制能力。


4 讨论
4.1.蓝光降低心理渴求的机制
本研究首次证实,提高显示器蓝光含量可显著降低电子游戏成瘾者的心理渴求度,这一结果与蓝光增强警觉性、调节多巴胺能系统的作用一致(Cajochenetal.,2011)。可能机制包括: ① 蓝光通过激活视网膜非成像通路,抑制下丘脑外侧区食欲素神经元活动,降低奖赏系统敏感性; ② 高色温光环境增强环境刺激的感知显著性,削弱游戏线索的强化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未发现蓝光对反应抑制能力的促进作用,这与健康被试研究结果存在差异(Beaven&Ekstrom,2013),可能与成瘾者前额叶皮层功能可塑性下降有关(Liuetal.,2016)。
5 结论
蓝光环境调控可显著降低电子游戏成瘾者的心理渴求,但该效应并非通过增强反应抑制能力实现。研究揭示了光生物学干预的独特优势,为“健康中国”战略中心理健康干预技术的创新提供了跨学科范式。未来需进一步阐明蓝光作用的神经机制,优化个性化干预方案,推动该技术从实验室向临床场景的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董光恒.(2022).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出版社.
杜万萍,刘军等.(2011).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特点.中南大学学报,36(8),744–749.
余凤琼,袁加锦&罗跃嘉.(2009).情绪干扰听觉反应冲突的ERP 研究.心理学报(07),59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