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李新雅
化州市杨梅镇滨江小学
引言: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大单元教学方法,对新课标中所提及的“教学内容结构整合”进行深入地研究,这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建构数学体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进行了解,而这一部分学习的前提是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从而对数学学习的深层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通过大任务、大情境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行探索,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数学素质[1]。
(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大单元教学是按照学科特性,对一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从零碎的知识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复杂的学科,许多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理论都涉及抽象概念。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难以对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把大单元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抽象的概念。教师能够掌握整体教学内容,把零散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掌握“数、量、形”等数学联系,从而“模块化”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无论任何课程,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大单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师所设定的有关大单元学习话题或活动中,学生可以把零散的数学知识串联在一起,提升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核心数学素质,学习用整体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高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同时,教师也要运用这一教学策略,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节奏,保证大单元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学生对学习重点有明确的认识,增强在数学学习上的专注程度,从而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深度合作[2]。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有关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制定对应的大单元教学目标。首先,通过研究圆,使学生能够利用转换的思想来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课程主要目标是“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的计算公式: S=π r2 也是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有关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探索关于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表达式。同时,通过探索圆的面积表达式,让学生感悟“化曲为直”这一数学思维。此外,教师按照对应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对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第一,通过“马儿运动范围是多少”来引导学生对“圆”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通过对有关“圆”的认识,使其了解“圆”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直径”和“圆心”;第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团体,让他们在合作研究中感受到“圆的面积”中包含的转换思维。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这有助于使学生对深入探究、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知识。
(二)重视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目前许多学生不能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维,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知识体系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有关知识都是以单元的形式来展现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单元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系统,将整体思维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在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找到自己所需知识[3]。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使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有关概念,其中平移比较简单,是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教师可以把它置于思维导图的上半部,先培养学生水平方向的空间想象力。而关于平移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大多会要求学生用把图形化简为点,然后把点连接成原始的图形,这种思路的应用要贯穿于本单元的学习,尤其是在对旋转概念的理解中,因旋转过程是在平面上,所以许多学生无法找到旋转某个角度后,图形最终所在的位置,所以在学习旋转知识时,更要根据每个点对应图形的精确定位,最后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因此,在思维导图中,要体现图形化简为点的思路(如图 1 所示),使学生能够在清晰的思维导图中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并用持续的做图训练来增强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想象能力,从而实现对本单元的整体学习。

(三)优化作业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要将大单元的整体性表现出来,减少单一性、重复性的作业设计,以课题化、模块化的形式进行作业设计,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提升[4]。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对运算律的正确运用,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看似简单却不能用的计算题包含在问题中,这些问题是学生最容易犯错误的一部分,需要加以强化。通过题组化的作业设计,教师不会给学生留很多的课后习题,而是通过直接的比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掌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贯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大单元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使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视角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伊红.新课标视域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2024(19):91-93.
[2]张翠红.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J].课堂内外(初 中版),2024(52):19-21.
[3]李跃敏.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为例[J].2024(36):59-62.
[4]林淑惠.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0):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