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 AI 视频监控与安全隐患识别技术

作者

毛文思

身份证号:411526198911180060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防洪、灌溉、供水等多重使命,其安全运行关乎国计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运行环境日益复杂,传统安全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的需求。在此背景下,AI 视频监控与安全隐患识别技术应运而生,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带来新机遇。该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等前沿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利工程运行状态,精准识别安全隐患,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安全管理。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与技术要点,为提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新思路。

一、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现状与需求

1.1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水利工程不仅涉及水资源的调配与利用,还承担着防洪、抗旱等重要任务。一旦水利工程出现安全问题,如堤坝溃决、闸门故障等,将直接威胁到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能导致洪水泛滥、农田淹没、交通中断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1.2 传统监控手段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巡查和简单的视频监控设备。人工巡查虽然能够直观地发现一些明显的安全隐患,但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工巡查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且容易受到天气、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其次,人工巡查存在主观性,不同人员的判断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容易出现遗漏和误判。而传统的视频监控设备虽然能够提供实时画面,但功能较为单一,缺乏智能化分析能力,无法自动识别画面中的安全隐患,只能作为事后追溯的辅助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时性、精准性要求。

二、AI 视频监控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2.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AI 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其强大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能力。该系统通过在水利工程的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地采集工程运行状态的图像和视频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水利工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如堤坝表面的裂缝、水位变化、闸门运行状态、人员活动情况等。实时监测不仅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还能为后续的安全隐患识别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与传统的人工巡查和简单视频监控相比,AI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将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智能分析与识别功能

AI 视频监控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智能分析与识别功能。借助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图像和视频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例如,通过对堤坝表面图像的分析,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裂缝的宽度、长度和位置,判断其是否超出安全范围;在监测水位变化时,系统能够实时分析水位数据,预测水位变化趋势,提前发出预警信号;对于水利工程中的人员活动,系统可以识别违规操作行为,如未经授权进入危险区域、未按规定佩戴安全设备等,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2.3 自动化预警与应急响应

除了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功能外,AI 视频监控系统还具备强大的自动化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一旦系统识别到潜在的安全隐患,能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系统检测到堤坝裂缝宽度超过安全阈值时,会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警报信息,并在监控屏幕上显示裂缝的具体位置和详细信息,以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三、安全隐患识别技术的关键技术点

3.1 图像识别算法

图像识别算法是安全隐患识别技术的核心。在水利工程 AI 视频监控系统中,图像识别算法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与安全相关的物体、场景和行为。例如,对于堤坝裂缝的识别,算法需要能够从复杂的背景中准确提取裂缝的特征信息,包括裂缝的形状、纹理、颜色等,并将其与正常状态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于人员行为识别,算法需要能够准确区分正常操作与违规行为,如识别人员是否在危险区域内停留过久、是否未按规定佩戴安全设备等。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图像识别,通常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大量的图像数据训练,算法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识别能力,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 AI 视频监控系统中,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实现安全隐患识别的关键环节。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且数据中可能存在噪声、干扰等影响识别的因素精度。因此,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如去除噪声、增强图像对比度、归一化处理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提取与安全隐患相关的特征信息,如裂缝的宽度、长度、水位的变化率、人员的行为模式等。通过对这些特征信息的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3 模型与优化改进

为了提高 AI 视频监控系统中安全隐患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模型优化与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模型优化主要包括算法参数的调整、模型结构的改进以及训练数据的优化等方面。首先,通过调整算法的参数,如学习率、迭代次数、网络层数等,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其次,改进模型结构,如采用更先进的神经网络架构或引入注意力机制等,可以提高模型对复杂场景的识别能力。此外,优化训练数据也是提高模型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加训练数据的数量和多样性,可以使模型更好地学习到各种安全隐患的特征,提高其泛化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不断对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及时发现并解决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正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AI 视频监控与安全隐患识别技术作为新兴的科技手段,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自动化预警等功能,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然而,要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仍需在图像识别算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型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AI 视频监控与安全隐患识别技术必将在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水利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刚轶金,夏巍,孟丽萍,等.水利工程视频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05):6-8.

[2]杨凯,郭振霆,杨甜,等.视频监控在偏远水利工程管理的应用[J].海河水利,2021,(01):118-120+126.

[3]朱先任.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利工程抢险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21,43(S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