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中的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作者

魏树华

临夏州大数据中心 731100

关键词: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网络安全风险;风险预警机制;数据安全;防御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它整合不同来源、类型的数据,挖掘出极具价值的信息,为各领域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然而,数据融合过程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挑战。网络攻击、数据完整性受损、隐私泄露等问题在数据采集环节频繁出现;数据篡改、算法漏洞、融合结果被恶意利用等风险在融合分析阶段潜伏;数据共享利用时,访问控制、数据滥用、跨平台安全风险更是如影随形。这些风险若不加以防范,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深入研究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中的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坚固的安全防线,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确保数据融合过程的安全、稳定与高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保障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的关键所在。

一、数据采集环节的网络安全风险

1.1 网络攻击风险

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起始阶段,数据采集端口往往成为网络攻击的首要目标。攻击者利用系统漏洞,频繁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使采集系统瞬间瘫痪,无法正常收集数据。这种攻击手段不仅会导致数据采集的中断,还会对整个数据融合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数据采集系统瘫痪,后续的数据融合分析将无从谈起,整个数据融合流程被迫中断,给数据融合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因此,加强数据采集端口的安全防护,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漏洞,是应对网络攻击风险的关键所在。

1.2 数据完整性受损风险

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然而,网络故障、硬件设备故障等意外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故障可能导致采集到的数据出现缺失、重复或错误等问题,进而影响后续数据融合分析的准确性。数据完整性受损不仅会降低数据的价值,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例如,在金融数据分析中,若采集到的交易数据不完整,可能会导致对市场趋势的误判,从而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健全的数据完整性校验机制,及时发现并修复数据完整性问题,是确保数据融合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数据融合分析阶段的网络安全风险

2.1 数据篡改风险

在数据融合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关键。然而,攻击者可能通过各种手段篡改部分数据,从而干扰融合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例如,在企业数据分析中,竞争对手可能篡改企业的销售数据,导致企业对市场趋势的误判,从而采取错误的营销策略。数据篡改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因此,建立数据篡改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篡改行为,是确保数据融合分析结果可信的重要措施。

2.2 算法漏洞风险

数据融合分析所采用的算法是整个数据融合系统的核心。然而,算法并非完美无缺,可能存在漏洞。攻击者可能利用这些漏洞,干扰融合分析过程,甚至窃取数据。例如,某些数据融合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存在性能瓶颈,攻击者可利用这一点,通过发送大量数据请求,使算法陷入死循环,导致系统瘫痪。此外,算法漏洞还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给数据所有者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对数据融合算法的安全性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算法漏洞,是保障数据融合分析安全的关键环节。

2.3 融合结果被恶意利用风险

数据融合分析得到的结果往往具有极高的价值,但也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恶意目的。例如,在商业竞争中,竞争对手可能获取企业的数据融合分析结果,用于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此外,融合结果还可能被用于非法交易、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数据融合结果的保护,严格限制结果的使用范围和权限,是防范融合结果被恶意利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数据共享利用环节的网络安全风险

3.1 访问控制风险

数据共享平台的访问控制机制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防线。然而,若访问控制机制不够完善,未经授权的用户可能轻易访问敏感数据,导致数据泄露。例如,在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中,若访问控制权限设置不当,可能导致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数据被泄露,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的访问控制机制,严格限制数据访问权限,是防范访问控制风险的关键措施。

3.2 数据滥用风险

即使用户获得了数据访问权限,也可能存在滥用数据的行为。例如,在科研数据共享中,研究人员可能将共享数据用于未经授权的商业用途,损害数据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数据滥用不仅会损害数据所有者的利益,还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给数据共享平台带来法律风险。因此,加强对数据使用行为的监管,建立数据使用审计机制,是防范数据滥用风险的有效手段。

3.3 跨平台安全风险

在数据跨平台共享利用时,不同平台之间的安全标准和防护措施可能存在差异,容易出现安全漏洞。攻击者可利用这些漏洞,在数据共享过程中窃取数据或干扰数据传输。例如,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共享中,若双方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不一致,可能导致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跨平台安全防护,统一安全标准,是防范跨平台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在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数据采集环节的网络攻击、数据完整性受损以及隐私泄露风险,数据融合分析阶段的数据篡改、算法漏洞及融合结果被恶意利用风险,以及数据共享利用环节的访问控制、数据滥用和跨平台安全风险,都对数据融合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层面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提前预警、精准防范,是保障数据融合安全可靠的关键。通过加强数据采集端口的安全防护、优化数据融合分析算法、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等手段,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充分发挥数据融合的价值,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安全威胁的日益复杂,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网络安全风险的变化趋势,不断优化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为数据融合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田晓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1.

[2]胥纪超.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研究[D].重庆科技学院,2023.

[3]王帅.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体系研究[J].软件,2023,44(06):141-143.

作者简介:魏树华,男,汉族,出生年月:1994.12,籍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学历:本科,单位全称:,当前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数字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