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

作者

卢登勇

身份证号 52253019931013411X

引言

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态环境稳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作为抵御灾害的重要手段,其勘查与设计质量直接决定防治工程的最终效果。精准的勘查能够全面掌握地质灾害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条件等信息,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科学合理的设计则能基于勘查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若勘查与设计质量不达标,将导致防治工程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对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推动相关工程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严谨原则

科学严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勘查过程中,需运用专业的地质勘查技术与设备,严格按照勘查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获取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设计阶段,要以勘查成果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防治工程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无论是勘查还是设计,都要避免主观臆断,确保每个环节都经得起科学验证,以保障防治工程能够科学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存在显著差异,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勘查时,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准确识别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发展规律;设计防治方案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与工程措施,确保防治工程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提高防治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安全可靠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安全可靠原则贯穿勘查与设计全过程。在勘查阶段,需采用专业技术与设备,综合运用地质测绘、钻探、物探等多种手段,对防治区域进行全方位排查,深度剖析地层结构、岩土特性及水文条件,精准识别每一处潜在隐患,科学评估灾害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设计环节中,依据勘查结论,结合力学原理与工程经验,运用先进设计理念与方法,对防治工程的结构形式、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进行精心规划,确保工程在日常运行与地震、暴雨等极端条件下,都能维持良好工作状态,以可靠的强度、卓越的稳定性与长久的耐久性,构建起抵御地质灾害的坚固防线,为受威胁区域筑牢安全屏障。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的核心要点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要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需全面系统地开展工作。首先,进行地形地貌勘查,详细测绘灾害区域的地形起伏、坡度、坡向等信息,了解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其次,开展地质结构勘查,通过地质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特性等,分析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再者,做好水文地质勘查,掌握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量、流向以及地表水的分布和排泄情况,明确水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此外,还需调查地质灾害的历史情况,包括以往灾害发生的时间、规模、类型等,为灾害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以勘查成果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在设计前期,需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准确评估,确定防治工程的等级和标准。然后,根据灾害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工程类型,如对于滑坡灾害,可采用抗滑桩、挡土墙等支挡工程,或进行削坡减载、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对于泥石流灾害,可设置拦挡坝、排导槽等工程设施。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各防治工程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完整的防治体系。同时,还要考虑防治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勘查与设计的衔接要点

勘查与设计的有效衔接是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勘查单位在完成勘查工作后,应及时、准确地向设计单位提交详细的勘查报告,报告内容需涵盖所有勘查成果,并对地质灾害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说明。设计单位要认真研读勘查报告,充分理解勘查成果,将其准确应用于设计方案中。在设计过程中,若发现勘查成果存在疑问或不足,应及时与勘查单位沟通,必要时可要求勘查单位进行补充勘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策略

(一)勘查质量控制策略

勘查质量控制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在人员管理上,确保勘查人员具备专业的地质勘查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勘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设备管理方面,选用先进、可靠的勘查设备,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工作,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和数据准确。过程控制上,严格执行勘查规范和标准,对勘查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如钻探过程中的岩芯采取率、物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确保勘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建立勘查数据审核机制,对勘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多轮审核,保证数据质量。

(二)设计质量控制策略

设计质量控制关键在于优化设计流程和加强审核把关。在设计前期,组织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调研,充分了解地质灾害情况和周边环境条件,确保设计方案具有针对性。设计过程中,推行多专业协同设计,整合地质、结构、岩土等专业知识,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设计方案评审制度,邀请行业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确保设计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避免因随意变更影响设计质量。

(三)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中常见一些问题。勘查方面,可能存在勘查范围不足、数据采集不全面、分析判断不准确等问题;设计方面,可能出现防治方案不合理、工程结构设计缺陷、与勘查成果脱节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问题反馈和整改机制。对于勘查问题,及时补充勘查范围和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设计问题,组织设计人员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加强与勘查单位的沟通协调。同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促使相关单位和人员重视勘查与设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质量水平。

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科学严谨、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的原则,准确把握勘查与设计的核心要点,全面落实勘查质量控制、设计质量控制等策略,有效解决常见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技术也应持续创新和完善,以更高质量的勘查与设计成果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席轩.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质量控制[J]. 四川建材,2024,50(10):44-45+51.

[2]高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探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9):305-307.

[3]胡智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3,(19):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