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模式创新与实践

作者

刘翠

定州市第二中学,河北省,定州市,073000

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等多方面内容的教学模式。它强调通过主题的引领,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得以进一步优化和拓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工具,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情境化教学模式构建

信息技术为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情境化创设提供了多元支撑,打破传统课堂 “文本 + 讲解” 的单一模式,让语言学习更贴近真实语境。以 “文化传承” 主题单元为例,教师可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搭建 “中外传统节日体验” 虚拟场景:学生佩戴 VR设备,能 “置身” 于西方圣诞节的家庭聚会、中国春节的庙会集市中,直观感受不同节日的习俗对话、礼仪表达,还可通过手势交互与虚拟人物进行英语对话练习,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如腾讯文档、ClassIn)构建跨时空情境,围绕主题设计“文化对比” 小组任务:各小组通过平台收集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资料,制作英语 PPT或短视频,在虚拟教室中进行展示与互评[1]。教师则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各组进度,针对学生在资料筛选、语言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避免传统课堂中小组讨论参与度不均、反馈滞后的问题。

二、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

依托信息技术可实现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个性化适配,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节奏差异,提供定制化学习路径,解决传统教学 “一刀切” 的局限。在 “科技创新”主题单元教学前,教师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如问卷星、智学网)发布前置测评,从词汇量、语法掌握、阅读能力等维度,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进阶层、提高层三个群体,并为不同群体推送差异化学习资源:基础层学生侧重主题核心词汇、简单句型的微课学习(如 “rob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相关词汇讲解);进阶层学生聚焦主题相关的短文阅读与对话练习(如科技产品介绍的英文短文);提高层学生则挑战主题拓展性任务(如撰写科技对生活影响的英文短文)。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智能学习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比如基础层学生若反复观看某一词汇微课,系统会自动推送该词汇的配套练习题;进阶层学生若在对话练习中频繁出现语法错误,系统会生成针对性语法讲解资料。同时,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学生可通过系统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如基础层学生可延长词汇学习时间,提高层学生可提前进入拓展任务阶段[2]。教师则根据系统反馈的学生学习数据,开展针对性辅导,比如对基础层学生进行一对一词汇听写,对提高层学生的短文进行批注修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切实提升主题单元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跨学科融合实践策略

信息技术助力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拓展语言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 “健康生活” 主题单元为例,可联动生物、体育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英语教师与生物教师共同设计 “人体健康” 主题任务,学生通过英语查阅生物学科中 “营养均衡” 相关的英文文献(如食物营养成分表的英文解读),用英语记录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与体育教师合作开展 “运动与健康” 英语对话活动,学生用英语描述常见运动项目的规则、运动后的身体感受,录制英语对话视频并在班级平台展示。

借助在线共享平台整合跨学科资源,教师上传英语版的生物教材片段、体育赛事英文报道等资料,学生可自主下载学习,将英语学习与生物知识(营养搭配)、体育技能(运动方法)结合[3]。此外,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如 “校园健康宣传” 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设计健康宣传海报(融合美术学科的设计知识)、撰写健康倡议书(结合语文的写作逻辑)、制作健康知识英文短视频(运用信息技术的视频剪辑技能),并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协调各学科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既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又巩固其他学科知识,实现多学科素养的协同发展。

四、多元评价体系搭建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改变传统 “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 “旅行探索”主题单元评价中,采用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通过在线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在主题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次数、质量(系统自动统计发言时长与内容相关性),主题相关的英文作业完成情况(如旅行计划初稿、修改稿的对比),以及在跨学科活动(如制作旅行路线英文 PPT)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则突破传统笔试,采用英文演讲、旅行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学生可通过视频录制工具(如剪映)录制自己的英文演讲视频,上传至班级平台,由教师、同学共同评价。

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学生可进行自评与互评:自评时,学生通过系统对照学习目标,分析自己在主题单元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如 “我能熟练运用旅行相关词汇,但演讲时语速过快”);互评时,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语言准确性、表达流畅度、内容完整性)对同学的演讲视频、作业进行打分与留言反馈[4]。同时,利用评价数据进行教学改进,教师通过系统汇总的评价结果,分析主题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在演讲中普遍存在发音问题,后续教学中可增加英文发音微课;学生对跨学科活动兴趣浓厚,可在后续主题单元中增加更多跨学科任务,让评价真正服务于教学与学生发展。

结束语

综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模式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还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个性化、互动化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细平.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以Book 1 Unit 2Travelling Around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03):35-37.

[2]赖伟昌.大观念驱动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性评价方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5):42-45+129.

[3]陈彦竹.基于单元整体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2,(07):58-61.

[4]王智慧.基于STEAM 理念的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实践与反思——以Module 11Unit 1 Careers and Skills 为例[J].英语广场,2020,(22):131-133.